2016/02/10 點亮非洲綠色奇蹟,用農業貢獻贏得舉世敬重~訪水稻育
種專家謝順景教授
國際知名水稻育種專家謝順景教授,在黑暗大陸非洲點亮綠色奇蹟,過去40年來,多次協助中南美洲與非洲國家擬訂糧食增產方案。他是台灣在艱困的國際處境中,用農業贏得舉世敬重的外交前鋒。他曾榮獲第一屆總統農業和平獎,現任屏東科技大學熱帶農業暨國際合作研究所終身講座教授,繼續對來自第三世界國家的留學生傳遞農業知識,為台灣散播友誼的種子。
自臺灣光復後,農業在政策引導下,結合了科技與社會制度的改革,加上農民胼手胝足的辛勤耕耘,終於有了輝煌的成績,這是台灣獨步全球的農產品種植技術,不僅每年賺進大筆外匯,農技團協助友邦農業耕種,更是推動外交的好幫手。
民國50至60年代,台灣在西非各國所執行的稻作生產計畫,開啟了亞洲國家援助非洲的先河,也幫助台灣得以順利拓展農業外交。其中最重要的幕後推手謝順景,憑著「化荒漠為良田」的精神,為黑色大陸創造前所未見的「綠色奇蹟」。
謝順景是農家子弟,從小必須幫忙務農,所以很早就對稻米種植產生興趣。他於1962年在日本北海道取得大學博士學位後,因為他的優異表現,被分發入臺灣省農業試驗所服務,並選擇以水稻遺傳及育種作為研究領域。其後,他更在啟蒙恩師的引導下,多次赴美、日等國研究,奠定國際交流的基礎。
除了專注於我國水稻種植的研究外,謝順景也是少數曾任職於國際機構的農業人才。1970年他榮獲聯合國的邀約,在原子能總署擔任高級官員之職,任務為規劃與執行放射線和平用途之研究,這是統籌世界性的技術合作計畫,謝順景說:「身為成員中唯一的東方人,在沒人幫忙,要求又高的環境下,對我來說是最嚴苛的任務」。雖然任務極為艱辛,但他提出的《抗病誘變育種研究計畫》裡,首次針對放射線對土壤的影響、作物的育種計畫以及蛋白質的改良等研究提出改革計畫,並用完整的英文格式撰寫完成,這項提案終於順利通過審核,從這個經驗中謝順景深刻地感覺到:「以中文撰寫論文,能讀得懂的僅限於華人;只有用英文撰寫的論文,才能被世界看到。」
在原子能總署4年任期屆滿之後,他再次受到農委會的推薦,於1993年接下了海外會執行秘書的工作。自此而後的十餘年間,謝順景全力推動農業外交,除了擬定《開發中國家糧食增產方案》外,並積極推動我國農技團轉型,引進農業經營理念並創辦刊物,提升我國農技團在地主國及國際農業界的榮譽及績效。
謝順景以從事農業研究、農業推廣及國際合作的50年的經驗,建議台灣必須建構「全人化」、「專業化」、「國際化」和「資訊化」的農業人才,以新思維走出農業的小框框,在瞬息萬變的年代求生存。今天在節目中專訪謝順景教授,請謝教授分享寶貴的專業經歷、人生體驗,與身為一名基督徒的生命故事見證分享。
◎ 題綱:
1、台灣農技團創造的綠色奇蹟,其中最為人稱道的是在西非友邦「布吉那法索」在斷交建交先後20年兩處的開墾成績:上伏塔開墾區,以及巴格雷開墾區。尤其是巴格雷開墾區將亂石荒漠變為良田,真是太不容易了,請您分享台灣農技團團員們使命必達的奮鬥精神、貢獻付出,以及獨到的農耕技術。
2、您出身農家子弟,談談自己對土地的感情?請分享農業的寶貴與價值。
3、您從事農業研究、農業推廣及國際合作有50多年的經驗,請教您台灣如何以新思維走出農業持續發展的新方向?
對台灣農業發展的前景,您有怎樣的看法?
4、敬請分享使您得力蒙恩的聖經金句或人生佳言,並請您對『成功』下個定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