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本無常,挫折何懼多?來時有益處,操練智慧增。挫折,一般人眼中避之唯恐不及的工作動力殺手。其實在人生的路上,學習與它共處對我們益處多多。適應挫折,你就磨練出大風大浪裡處變不驚的鎮定。擁抱挫折,你就得到下一步如何走得更好的行路智慧。人生挫折無法避免,但我們可以不被打倒,反而化危機為轉機。挫折好處這麼多,該如何化負面為積極,增強我們的挫折耐力呢?

先換個腦袋想想挫折吧!

  挫折產生的原因,有時在於我們期待的實現力,不能操之在己。換言之,事情的結果,不是自己完全能控制的狀況。

  每次有挫折,就要反問自己,我為何有挫折感?我到底想要什麼?我的期待實際嗎?可能嗎?我們不妨先這麼想想。我出門前的期待合理嗎?有人注定該要關心我的身體不適、心情不佳嗎?有人應該負責給我好臉色、收斂他們的脾氣,還不忘適時鼓勵關心我嗎?我的期待合乎常理嗎?我的失望超乎預期嗎?是我期望過高,還是我不切實際呢?

  如果我們的期望,是維繫在別人的高度EQ、高度IQ、別人的生命品質上,我們自然不免要大大失望了。如果我們把事情失控(對自己而言),當作一種不可理解、無法接受的事。難怪要不時為此煩惱,時常挫折了。

  如果挫折產生的緣由是因為我們期待過高,與其繼續偏執,空等期待達成,還不如趁早修正想法,重定目標。

不要對人期待太高

  人叫我們挫折,多半是因為我們希望他如何對我,但他沒有如此。面對從人來的挫折,第一件該瞭解的,就是人都沒有完美的。沒有完美的EQ、完美的態度,完美的體諒,不是所有人,都該瞭解我們需要什麼,都能夠滿足我們所需。

  期待人會如自己的意,是期待過高。例如婆媳問題,媳婦的挫折常來自於怨嘆婆婆不把自己當女兒疼!

  從婆婆的角度看,要接納一個陌生人如同自己的親人,本來就很難。她就算行得不如媳婦的意,有什麼大驚小怪?不是很理所當然嘛!作媳婦的若因此就大驚小怪,怪罪婆婆,甚至挫折不已,那麼也許是這媳婦要求過高了。

  健康的人,較不會期望從別人那裡得到愛,也不會訝異別人以惡待他,因為他能理解人的有限與不完美。並知道自己其實也是如此,需要諒解。

以同理心對待對方

  據報導,由於大陸一胎化的政策,造成這一代大陸年輕人,自幼缺乏與人互動禮讓的訓練。導致成長後進入就業市場的年輕人,缺乏團隊精神。處事的表現自然就是無耐心、易受挫,要求高、處處指責人,其實台灣的青少年也是如此。

  抱怨人的人,多是由於從自己看世界,缺乏同理心,不曾從客觀角度看事情,所以就產生「他們應該怎樣」的主觀抱怨迷思。

  當我們學習從讓我們挫折之人的角度,來解讀那人的行為,或從自己的有限同理別人的有限,也許就能瞭解別人的限制、苦衷、或身不由己,或情緒缺陷。自己也就較能釋懷了。
學習積極思考

  我是不是不夠寬容?過度要求?缺乏接納?我是不是缺乏耐心、缺乏容忍、缺乏體諒?

  不論別人如何對我,挫折感是一種從心中自生的感覺,它的發生是我們自己的選擇。我們或許無法避免目標落空,但我們可以避免挫折感的產生。

  告訴自己世上有許多事,不在我們的掌控中;讓自己不要期待事情都會順利,而是學習認識不如意乃屬正常。告訴自己沒有「應該必須」要怎樣的事,也沒有「不可以不怎樣」的事。

  更改心中的語彙,告訴自己「我希望」,而不是「它應該」。希望僅表示一種我願望,但我尊重並能瞭解事情的發展可以超乎我預料。希望是表示我承認風險的存在,因此當事情不如預期時,我少些懊惱,多些修正。

  不要沉緬於過去的失敗,要注目未來的機會。要常說「既然如此,那我就…」,多採取行動,少陷入抱怨,自然,你就能減少挫折感產生的機會了。

(本文整理自紀惟明主持,每週二08:00~09:00播出的「展翅上騰-Office EQ」節目內容)

我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