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時網路科技泡沫化,線上公司的高度評價逐漸消失,企業相繼倒閉。

然而在使用人數增加、倖存公司努力經營下,評價攀升並有獲利。雖然如此,企業界對網際網路的發展潛力仍是小心小心翼翼。諷刺的是,網路科技泡沫化發展到最高點時,虛擬世界的經濟行為已經熱絡展開。


Commerce Net 的虛擬交易正熱絡進行

   美國商業部數字顯示,全球線上零售交易的最大市場上,去年銷售額增加了二成六,達五百五十億美元營業額,佔全球百分之一點六,說明多數人仍在實體世界中交易。但是這項統計未將電子商務最成功且成長最快的旅遊業納入。

  InterActive Corp (IAC),擁有兩個旅行網站,去年有一百億美元的業務,其他的競爭者如航空公司、飯店、汽車租賃服務等,越來越多是透過線上完成。

   其他如:金融服務、售票服務、色情業(美國去年在線上有二十億美元營業額)、線上約會,以及其他各樣活動如尋找祖先、購藥、賭博、eBay拍賣網站等,均未計算在暴利市場買賣內。可預見電子商務交易數字會越來越大。

Commerce Net 改變消費行為

   網路科技泡沫化,電子商務卻逐漸興起的原因,是因為:

   網際網路(intetnet)正改變消費行為。走進美國SEARS百貨公司購買電子商品,兩成的顧客已經先透過網路確定購買項目。七成五的人會先瀏覽網路上新車資訊,再到傳統銷售處購買。

   不同的國家習慣不同,某研究顧問公司調查發現,歐洲約半數消費者,先在網路上研究價格與規格,再到實體世界購買。義大利與西班牙人,研究後再下線購買,與線上購買的比例是二比一;英德兩個歐洲最發達的網路市場,比例是一比一。顧問公司認為,人們在網路上購買從簡單熟悉的商品如DVD影音光碟,再進入較複雜的項目。

Commerce Net 提供品牌與服務入口

   人們喜歡上網購買商品,購物網站努力提供多元化服務,決定未來佔有更大的市場。

   活絡的網路世界啟示企業界,若忽略經營網站如同進行商業自殺。即使不在線上銷售,網站也是認識品牌產品與服務的入口。人們找不到企業網站,即使最新最炫的網站也會在虛擬世界中消失。

   搜尋網站是消費者進入網際網路的入口。搜尋引擎google的稱號,已經成為英文字彙、搜尋的動詞。搜尋業是網際網路最有效的廣告方式之一,也是找到某些顧客(青少年及年輕男性)最好的方法,意味著搜尋成為網際網路下個大戰場。

Commerce Net 提升消費者權力

  值得注意的是,大網站提供貨物與服務,如ebay、Yahoo、Amazon已成為一般公司的大型交易平台。條件是產品必須抵擋得住激烈的價格競爭和郵寄服務。

   電子商務造成消費者在不同的銷售管道間套利。例如,某人在網路研究數位照相機,會到相機專賣店看貨品與價格,接著利用搜尋引擎找尋最低的價格,再線上購買。消費者用這方式解構購買程序,並獲得所要的資訊。

   價格透明化使得網路的消費者越來越有權力,他們隨意挑選喜歡的網站,且變化無常。雅虎的營運長認為,網路是世界上最自私的環境,人們想要怎麼使用、何時使用、如何使用、為什麼使用,都可以自由決定。

Commerce Net 改變商店型態

   網際網路熱絡,卻沒有人認為實體商店會消失,特別是利基市場中立足的商店,例如書店與二手商店。但是音樂商店與旅行業者的生存環境越來越艱難,美國線上購買旅行服務的市場佔有率將迅速地從二成上升到五成,零售業也會跟進。果真如此,說明消費市場的大轉變。

傳統商店該如何因應?

   直接銷售給顧客而引領個人電腦市場風潮的戴爾電腦創辦人,早就體認到實體商店會成為展示間。例如蘋果與新力公司的店面已設計成為產品展示間,期望顧客在線上購買。

   另一可能性是,虛擬與實體的世界合併。多管道銷售,會由傳統商店轉型為:印刷精美的產品目錄、電視購物頻道、電話購物服務以及電子商務網站組合而成。較可能的是鼓勵消費者在網站上訂購商品。

Commerce Net 的購物風險

  網路交易的優勢是成本降低,消費者能享受較低的價格。因此,當上網可以找到最低價格,消費者對網路服務也感到滿意,為什麼還會到其他地方去買東西呢?

   然而,上網購物也會遇到「詐欺」的風險,這項缺點是線上交易最大的威脅。但是只要線上快速便宜且安全提供價格與產品的資訊,電子商務就會繼續成長。因此,公司必須假設顧客知道在哪裡可以找到最便宜的產品,市場運作就有可能越來越趨於成熟了。

 

(本文整理自李佳珍主持,每週三08:00-09:00播出的「展翅上騰-未來大觀園」節目內容)

我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