督利颱風引進的強盛西南氣流在台灣釀成七二水災,一場百年頻率的豪大雨把幾乎一年份二千公釐的雨水,

在四十八小時內傾倒在中南部山區,土石流所到之處,屋倒樓塌、家破人亡、山河變色。

   慈祥的大地之母突然變臉,一夕之間狂暴兇惡的橫掃台灣,叫大家終於體認到什麼叫做「掃到颱風尾」,古人的一句順口溜可能就是血淚教訓的累積。

   敏督利颱風整體造成的損失粗估不到百億,但最令人驚覺的是,如果把921地震之後所投入的復健經費在這次雨災中化為烏有一切歸零算在內,真正的損失恐怕就超過千億了。


苦難是上帝化妝的祝福

  颱風和地震,這兩個台灣最大的自然災害短短不到五年在台灣這塊土地上肆虐,造成重大的人命傷亡和財物損失。他們真的是台灣最可怕的天敵,讓人聞之色變避之尤恐不及的洪水猛獸嗎?

  仔細想想,若不是歐亞板塊和菲律賓海板塊的碰撞,就不會擠出將近四千公尺高的台灣。換句話說,沒有地震沒有台灣,台灣不論地名的原意為何,應該是名符其實的地震之子!

   再想想,北迴歸線經過台灣,地球上同緯度的地區多是內陸乾燥少雨,不適合農耕人居之所,台灣之所以得天獨厚、四時運轉、物產豐饒養活了二千三百萬人,就是因為有颱風定期為台灣帶來珍貴的生命之水,台灣的米倉嘉南平原甚至高達百分之八十的雨量仰賴颱風。

   但是只有颱風恐怕孤掌難鳴,台灣這個三萬六千平方公里的小島竟然有百座以上三千公尺的高山當屏風截流豐富的雨水,造就了湖泊、水塘、河流、地下水和人工水庫,也才有綠色台灣的奇蹟。

   如果台灣人不能體會這種情境,不妨把目光移向西邊不遠的澎湖。和台灣處於同一緯度,和台灣同受颱風威脅,但是缺少了高山的屏障,澎湖狂風烈日人居條件惡劣農業極度艱困。

   澎湖也有水庫,但缺了高山的截流只能挖在有限的地下。地震,颱風是台灣可怕的敵人還是最大的恩人呢?狂風暴雨天搖地動時,苦難的背後,其實往往是上帝化妝的祝福!

卑微土地大反撲

   先民篳路藍縷以啟山林在台灣建立了美好的家園,但是後代子孫以征服者的姿態予取予求過度開發,面對一個長期驕傲的侵略者,忍無可忍的大地不過是卑微地收復失土罷了。

   發言引發爭論的呂副總統最大的失策是模糊了問題焦點,把「土地」問題變成「土著」問題。但不以人廢言,呂副總統有感而發說「我們口口聲聲說台灣是母親,大家要愛台灣,如今我們的母親又老又病又弱,她需要休息了。…人人搶著登玉山,但玉山也不是用來給人踩的!」

   確實,近來各行各業人士興起一股登玉山熱,藉著「登玉山而小天下」的幻覺,把征服玉山當作自我淬煉、超越極限的工具,藉著站在玉山之顛洋溢在勝利者的氛圍裡。

   登山健身磨練身心並不為過,只是在登頂之刻應該捫心自問,我是帶著謙卑的心來到山頂向大地朝聖獻上感恩,還是在此體會睥睨群雄目空一切快感,油箱加滿了驕傲自信再出發,然後下山繼續人世間你爭我奪的戰鬥!

   如果我們抱著人定勝天的精神把大地踩在腳下,大自然忍無可忍之際被迫做出致命的反擊,台灣的環境就只有注定陷入天災還是人禍,征服者與被征服者鬥爭的惡性循環裡。

順天高於勝天

  人何必曰「勝天」,何不曰「順天」?

   現在的二千三百萬人是台灣的過客,也是寄居者,我們不能只講征服也要懂得順服,不能這代獨享也要下代分享,連古代帝王不也懂得順天應人之理。

   「人定順天」是人定勝天的反向思考,一字一音之差卻是台灣永續經營的轉捩點。簡單的說,在地狹人稠、颱風地震頻繁的台灣,人定順天就是重新和台灣的山林立約,和這片土地建立夥伴關係─「逢山不一定要開路,遇水也不必非要架橋,只有愚公才會去移山」!

   但願我們能把「人定勝天」這四個字從所有的成語字典中永遠除掉,即或不然,至少讓「人定順天」和它並列吧!

我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