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位媽媽提到她唸小學二年級的女兒,在考生活倫理時有一個題目問到:我們要事事為自己著想?還是為別人著想?

她的女兒回答是前者。她卻不這麼認為,因為不先為自己著想,如何為別人著想?

小二生其實已經有許多自己的想法,自我意識已經很強烈。到底怎麼樣的知識才能讓孩子走向成功的道路?現代父母到底希望孩子將來變成怎樣的人?在教養的過程裡到底應該如何拿捏,給或不給?要或不要?買或不買?yes or no?永遠在天平的兩邊擺盪。

嚴厲或放任煞費苦心

汽車或電器產品通常有使用手冊,但是父母卻沒有教養子女手冊。

大概是因為上帝沒有時間照顧到每個孩子,所以創造了媽媽。其實上帝更厲害的是,正好你的孩子就是適合你這種爸媽,在孩子充滿挑戰性的成長階段,其實也是讓爸媽再度教育的大好機會。

現在生育率降低,甚至許多家庭只選擇生養一個孩子,一般父母只怕給的不夠,只要覺得能幫助孩子的,統統給他們。

許多父母都希望自己是導演,導出一齣優質戲劇,成本下的多,道具不能少,男女主角要完美。不知不覺中製作費只有愈來愈增加,陷入了「過度放任」的陷阱都不自知。

太早、太快給孩子不適合他年齡時刻表的東西,只會混淆孩子的價值觀,不再珍惜自己擁有的資源,不知道感激,不知道自己到底是「需要」還是「想要」。

有太多又不知到該怎麼選擇的孩子,會慢慢感覺到有壓力,因為不知道底限在哪裡。害怕失敗而真的失敗,過度自信而演變成自卑,甚而自大。

而當初庇護孩子的父母,終於發現應該掌握全局的導演,淪落到變成滿場盲目飛奔,不知如何收拾殘局的劇務。

從小教育擁有好品德

我在孩子剛滿四歲,比較可以溝通的時候,定下一些規則,包括:脫下的衣服要自己分類放在深淺不同的洗衣籃、自己決定當天的行程、自己收拾自己的玩具,否則一律丟棄。

想要一件新的玩具,必須處理掉一件舊玩具;每天都要餵魚( 因為是他要求養的孔雀魚)、用餐後自己把碗盤拿到水槽等等,一些他應該學會的事。

表現好時,我會給他一個貼紙,表現不好時我有權利拿回一個貼紙。等集滿十個貼紙時,他可以換一樣小禮物,(通常是戳戳樂可以戳一格之類程度的獎品),或那整個禮拜上床前多講一個故事(因為他非常喜歡聽故事 ),或看一部他喜歡的假面超人的影片(因為我們家沒有有線電視,看影片是一件很棒的獎勵)。

有一次他集滿了一張貼紙,我們在逛百貨公司時,他看到一台機器,放一個銅板轉一轉就會掉出來一顆小球。正好是他喜歡的假面超人系列,雖然我告訴他轉出來的不一定是他心中想要的,但他執意要用掉他的「權利」。

果然,掉出了一個他不期待的玩偶,當下他的臉就垮下來,並說不喜歡,要求再一次。

我馬上把他拉到一旁,告訴他,接受禮物後無論如何要先說謝謝。而且我的規則不會更改。等下個禮拜再努力吧!

那幾天他很乖巧,看到他失望的表情我也很難過。但是破例後會後患無窮,所以我還是忍了下來。婆婆和老公都覺得何必如此嚴格,但下一個禮拜,他得到了假面超人玩偶,而且非常珍惜!因為兒子覺得是等了好久才得到的獎勵。

漫長的教養子女之路

我一直在學習到底要如何教育孩子、幫助孩子,也常常警惕不要放任自己、放任孩子。也會在「給孩子多少才夠」中掙扎,然而這本來就是一段漫長的教養之路,需要更多的父母投入關心孩子下一代的幸福行列。讓我們成為真正瞭解孩子需求的父母,讓孩子健康快樂的長大吧!!

(「健康新主張」黃琴伶主持 每週二17:00- 18:00播出)

我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