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些日子,財主回來了。那拿五千兩的,賺了另外五千;那拿二千兩的,又賺了二千,這兩位僕人都得到主人的大大稱讚。唯有那拿一千兩的,因為擔心錢少,萬一投資失敗,無法交代,就把錢埋起來,所以等主人回來時,他只能原封不動把錢還給主人。這僕人不但被主人嚴厲訓斥一頓,主人還把他的一千兩奪走,分給另外兩個人。
這樣公平嗎?很公平!從起步的階段看,的確是有人條件必較優越,有人則本就天賦條件不如人。如果這就是我們看自己的方式---從所擁有的與人比較,我們都會像這位僕人一樣洩氣、膽怯,無法舉步向前。最後,也就交不了帳,得不著稱讚,但神對人的看法與世俗不同
接納已有、迎向未來
有好些缺乏肯定感的人,其實都很像這位僕人一樣,不能接納自己已有的,總和人比較。於是就自憐的躲在舒適圈(comfort zone)內不敢出來。因此也就永遠沒有機會掙得更多,所以永遠維持一千,甚至連原有的也失去。但他若勇敢的把僅有的拿出來投資,即便不能立刻賺到五千,如他持續努力,焉知過些年他的成果不會趕上那五千的?
今日不努力,就不會有明日的兩千、三千或五千。當我們只有一千時,我們要接納自己,不要去羨慕別人一開始就啣金湯匙,也不用理會別人衡量人的方式。我們要認清這事實,不能依賴周圍人給我們肯定,我們需要自己另尋肯定的來源。
態度比能力更重要
在聖經的這段比喻中,那個只有一千兩,又把錢埋在地裡的僕人,最後被主人責備他是「又惡又懶的」僕人。而那拿了主人五千兩又賺回五千的,則被稱為「忠心又良善的」僕人。
這其中的差別,不是大者恆大,而是兩個僕人的做事心態不一樣。聖經中所稱的「忠心良善」,指的是那僕人體貼主人的意思,瞭解主人的心意,知道主人給錢的目的是希望他好好的去用,也積極的盡力認真去做。瞭解並遵循主人,也就是天父上主,的觀點叫做良善。
如果我們在工作上都用「忠心良善」的態度,我們一定會有進步,當然還是有人可能表現的比我們好。但我們不需跟人比較,來作為判斷自己價值的方式。
因為聖經告訴我們,神要我們負我們所該負責的責任,而不是要求我們所無能為力的。祂評價人是看我們做事的「態度」,而不是我們做事的「能力」及『成就』。世界上的老闆常是結果論的,但上帝不是,上帝是看人的內心及態度。祂不會把蘋果和橘子比較,人的優越如果是來自於上主所賜的,例如:天賦才幹、家世、教育機會等,在神面前是一無可誇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