儘管有些企業會舉辦員工教育訓練,人力資源單位也會幫助員工專業成長,但這是通才教育,不能針對個別需要量身訂製。職場上所需要的知識很多,不是單靠一年幾堂一般內部訓練課程就可以塑造出有遠見、有見地的菁英人才。因此培養自動自發的學習求知精神,是學子面對未來職場最重要的競爭資產。
讓學習與快樂相連
早期的台灣社會有勤奮的讀書風氣,許多學子都自動自發地讀書,不需要家長們催逼。但隨著升學主義的愈演愈烈,與網路、電視、電玩的風行,現行台灣的學子對書本的胃口已愈來愈低落,以致於職場上存在著許多不讀書的工作族。
求知慾的培養,可利用心理學上行為學派的制約理論來達成。凡我們所欲培養的行為,要用「快樂與享受」的心理情境,來增強對這行為的美好記憶,以致喜悅從事這能帶來美好經驗的行為。凡我們所不欲的行為,則要用「痛苦與難受」,來強化不願意再行的記憶,因此我們會避免這行為。
同理,想要培養讀書習慣,就要從年青起開始培養對書本與知識的喜好,因此我們需要讓孩子的讀書經驗總與幸福、快樂、滿足相聯,而與痛苦、壓力絕緣。升學教育下的孩子長大往往不愛唸書,因為他從小與求知經驗有關的記憶,都是充滿痛苦與壓力。因此這類孩子一旦長大,進入無人監管、需要自我管理的階段,例如進入大學,他就會逃避書本如同躲避蛇蠍,只有考試時才應付一下,其他時間都是拒絕讀書。
培養孩子為讀書自我負責,是現代父母強化孩子未來競爭體質必須努力實行的計畫。因為書本是一個24小時隨時候教的老師,它不會打烊,而且無所不知、應有盡有。
職場的競爭是馬拉松賽跑,學歷只能提供起跑快的優勢。因為這不是短程競賽,起跑爆發力的重要性遠不及續航力與體力。求知慾與學習能力能提供續航需要的體力,可以超越任何險阻、順利跨過職場的高山低谷,迎向標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