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埃及(Exodus)意指「離開」。

「離開」是聖經一個重大的主題。亞伯拉罕遠走他鄉的「離開」、摩西帶領希伯來民族「離開」、希伯來民族曲折多變的歷史中無數次的「離開」,包括上個世紀因為在歐洲大陸的劫難,而「離開」久居十幾個世紀的地方。

「出埃及」刻劃出了人的存在際遇,一方面是奴役人的力量,另一方面則是追求自由的決心。我們從以色列的出埃及事件中發現,「離開」是困難的,這種困難還不是指埃及法老所施加於他們身上的阻擾,事實上,以色列人真正要克服的是「自己」,一種「害怕改變」、「不願改變」的妥協心態。

所以,發生在埃及的「十災」都不能算得上是「困難」,真正的「困難」在離開埃及以後,既便克服了「渡紅海」的困難,但真正難以越過的,正是曾在埃及那裡所擁有、所熟悉的,以及面對不確定性所萌生的退縮和膽怯。這些都屬於「埃及」之列的事務。

「出埃及」是人永恆的意向,它說明了人除了嚮往自由,不會有其他更高的價值,這份自由正是「人走出自我」、「走向負責和成熟」的境地。因此,「迦南」並不是指在物質意義上的「肥沃土地」而已,「迦南」所真正代表的是「自由」,不再受制於無形的恐懼和死亡,真正活出人的價值和尊嚴,學習不斷「離開」,「離開」自以為是、曾經是、已經是,「迦南」則是將來是、可以是。

出埃及的「解救」不是空洞的、幻想的;出埃及的「離開」是生活的、現實的。一種進入上帝「應許之地」的方式,正是考驗著我們是否不再受制於各種力量,包括一切屬於自己的力量(習慣、記憶、所有),上帝要求人必須要「離開」,即便進了「迦南地」,也還可能生活得像在「埃及」一般,問題就在於我們是否不斷的「離開」。

可見,摩西的帶領希伯來民族的「離開」不是純粹的離開,而是帶著「脫離痛苦」和「迎向希望」的「離開」,這段離開的經驗帶著勇氣,同時也帶著恐懼,一種「離開」的經驗打開各種可能的經驗:不可思議性。

上帝就是那「不可思議者」。沒有「離開」,人將無法經歷上帝「不可思議」的事。我們永在「離開」之途中。

「文化的心靈邏輯」曾慶豹主講,每週三、四20:30-21:00播出

我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