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教神學家加爾文的名言,讓商志雍從醫學內科轉到精神科,將信仰與醫療結合,透過真理與知識,為人找到出路。

進入社會的精神科醫師

  佳音電台的主持人,不乏社會上的頂尖專業人士,主講「與聖經有約-聖經人物」(每週二20:30-21:00播出)的商志雍,目前在台大醫院雲林分院擔任精神科主治醫師,同時應邀進到斗六地區中學,輔導學生處理身心困擾的問題,如:親子關係、同儕互動、男女感情、課業壓力、上網成癮、隱藏的憂鬱症狀等。

  他分析,工業社會普遍壓力大,憂鬱症逐年增加,不僅是成年人,小至三歲的兒童因為目睹家暴而出現憂鬱症狀。升學的壓力,又不懂得適當的調適,也讓中學生憂鬱症指數偏高。 

神的愛打開封閉的心

  在軍人背景的家庭成長,商志雍從小被父親要求為不輕易流露感情、有淚不輕彈的男孩,認定哭泣流淚於事無補,唯有努力追求好成績、好表現、好成就,才是人生最重要的目標與價值。嚴格律己待人,因此總是拿「做了什麼?有什麼表現?」評斷人的價值。
  考上學子夢寐以求的台大醫學院,放榜那一刻雖然很興奮,然而苦讀上名校名系的奮鬥目標消失了,內心有著難以想像的徬徨與失落感。
  沒有抽到大學宿舍,卻申請進入教會辦的學生宿舍(信義學舍),且一住七年。七年來接觸教會的牧師與基督徒,拘謹內斂的商志雍開始探觸信仰。在觀察與體驗、被愛接納與包容下,沒有基督教背景的他,受洗成為基督徒。
  感受上帝是真實存在的,祂的愛沒有條件,祂看重人的內心,不受外在行為表現而完全接納人的本相。
  這項發現,打破他過去嚴格律己待人的完美主義價值觀,封閉的心靈被上帝的愛融化,他開始流露真實情感,甚至落下難得流出的眼淚。
  他回憶大二時,某次團契聚會,主動為沒有吃晚餐的契友買牛奶麵包裹腹,沒想到牛奶過期,他正自責沒有把事情辦好時,卻看到輔導于金堂牧師不但沒有斥責,反倒不在意的一口氣把牛奶喝下去。這件事讓他感受到,上帝透過輔導顯明祂也是如此的接納他,信仰從此扎根在他的生命裡。

以專業和信仰服務人群

  商醫師從內科轉入精神科的過程,得從服役的經歷談起。
  在服兵役時擔任醫務所醫官,發現來看病的同袍,服藥後仍會不時回診抱怨這痛或著那兒不舒服,看得出他們非因身體疾病的困擾,乃是壓力與焦慮,導致身體感覺有病痛。
  退伍後他原擔任內科醫師,卻因為目睹許多人的心靈遭遇困境,憂鬱症日漸爬升,社會上需要更多擁有信仰與專業的基督徒,投入精神及心理醫學領域,以幫助人走出困境,教會傳道人也鼓勵他朝精神科發展,就這麼地從內科走向精神醫學。
  精神醫學源自無神論的精神分析大師佛洛伊德,為了使醫學與信仰合一靈活應用,商志雍每天早晚花很多時間讀聖經,深入研究聖經記載的人際互動,潛藏在人物心靈成長的動力,及上帝啟示的真理。
  他提到,聖經記載歷史人物,有人際互動、危機處理、壓力挫折時的處理方式的原則方向,現代人能鑑古知今得著智慧的指引。精神醫學能實際幫助人有效處理衝突、建立良好的溝通管道,二者合為一將使人際關係與心靈更健康。

天天用靈糧餵養生命

  醫院看診、讀聖經,是商志雍生活的兩大重心,每天早餐前、晚餐後是他享受「生命靈糧」的時間。他說,對基督徒來講,讀聖經就是吃飯,如果不吃飯,身體(生命)肯定虛弱不健康。
  他每週細讀一章經文,除了反覆細讀、也從當時的時空背景去看發生的事。他提到,聖經人物一生的成敗,能成為後代讀者最好的人生字典,足以為借鏡,不至重蹈覆轍。
  「與聖經有約-聖經人物」節目內容,照著聖經逐卷介紹,重點在人物及他們的際遇。聽眾透過人物故事,不僅可以引為借鏡,亦能得到上帝的智慧啟示,以應用在日常生活中。當然,因為更明白聖經真理,身心靈健壯有力。
  持著專業與信仰一路走來,商志雍誠懇的呼籲,家庭是培育人格的基礎點,因此一定要重視家庭教育與人際關係,雖然人有限又不完全,導致建立的家庭有限也不完全,雖然如此,我們卻能在上帝設立的教會中,體驗天父的愛與聖經智慧的引導,修補破裂的傷痕。

  

(「與聖經有約」商志雍主持 每週二20:30-21:00播出)

我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