屬於大眾媒體的地盤,正受到個人以及參與式媒體的啃噬。這股趨勢將對媒體產業與整體社會造成深刻影響。

歷史上的媒體革命

  

  一四四八年,來自於德國美因茲的金匠,約翰納斯‧古騰堡,發明了作為商業用途的活字印刷。活字印刷的主要概念,係將個別字母鑄模,再將字模排列組合後印刷。

  如此一來,勢必對當時的主流媒體,亦即由天主教修士將一頁頁的文字以手抄或刻於木板於印刷後流傳,造成嚴重衝擊。

  古騰堡從一位富有的德國人福斯特手中取得資金,在一四五五年之前,便得以大量出版聖經與贖罪券。

  這項新創事業雖動力十足,但成本也衝上雲霄,古騰堡無法清償欠款,福斯特遂實行債權人的權利,一個小小的泡沫經濟就此破滅。

  即便如此,在數十年之內,活字印刷傳遍歐洲,為稱做文藝復興的資訊年代來臨,高速打造充沛火力。

  受夠了贖罪券的馬丁路德,用印刷機來出版德文聖經與其他文字內容,他人也紛紛仿效。隨著本地語言興起、拉丁文衰退,歐洲向民族國家邁進。宗教與貴族菁英一開始試著阻止新興媒體的發展,而後退而求其次嘗試控管,最後與之合作。

  在接下來的一世紀內,社會與法律制度隨之調整(例如著作權法的出現),書籍、報紙和雜誌開始廣為散佈,於是大眾媒體的時代來臨。廣播與電視這兩項更高科技發明的突破,將大眾媒體推向鼎盛時期,大約在一九五八年,幾乎所有的美國成年人同時打開電視機觀看「我愛露西」節目。

活字印刷再起?

  古騰堡第一本聖經出版後的五個半世紀,活字印刷在二零零一年被重新發明。美國的特洛特夫婦在網路經濟泡沫時被解雇,住在舊金山的他們發現自己有許多時間可用,於是特洛特太太開始寫部落格,把自己從小的故事在網路上寫成日記。她的網路日記意外地非常受到歡迎,於是這對夫婦決定要打造一個更好的的書寫部落格工具,並稱之為活字印刷(Movable Type)。網路版的活字印刷如今成為部落格名流選擇的書寫軟體。

  古騰堡的活字印刷開啟大眾媒體的時代,而特洛特夫婦的活字印刷標示出逐漸轉型到一個新時代的開始,一個被稱為個人或參與式媒體的時代。對富有國家的十多歲到二十多歲的年輕人來說,這種新文化並不陌生。而年紀較大的人對於這樣的轉型可能會感到迷惑。

  稱這樣一個新時代為「網路時代」並無助益。因為從基礎設施的角度來看,全面的參與式媒體並不需憑藉寬頻網路的普及程度。目前為止,僅在少數幾個國家地區如南韓、香港與日本,才得以普遍使用寬頻網路。美國與其他大型媒體市場仍然落後數年。事實上,今日的寬頻網路設施係為舊的大眾媒體時代打造的,而非為未來的個人或參與式媒體時代而服務。幾乎在全球各地,從網際網路下載資料的速度,比將資料上載到網路上,要快上許多。

  這是因為打造網路管線的大型企業曾經以為,網際網路不過是提供自己與在媒體產業的合作伙伴一個傳輸的管道而已。即使在今日,這些企業也很難想像,使用者不僅從網路獲取許多資訊,他們也反向操作,向網際網路輸送等量的資訊。

參與的年代

  然而這樣的景象正在發生。二零零五年十一月的一份調查發現,美國少年中有五成七為網際網路創造內容,包括文字、圖像、音樂與影片。在這樣的新媒體文化中,人們不再被動地消費媒體以及媒體的主要利潤來源----廣告,而是透過創作各種形式與規模的內容,來積極地參與其中。但是這並不表示大家開始寫自己的報紙,參與媒體的方式,可以從簡單的如對他們去過的餐廳或看過的電影給予評價,到複雜的如拍攝家庭影片。<   

  這種主動參與的行為,對媒體產業的傳統企業模式有深刻的意涵。在媒體產業中,傳統商業模式的基礎是聚集被動的閱聽大眾,在廣告時間使他們全神貫注。在新媒體時代,閱聽人的數量少有稱為「大」的時候,通常是「小」、甚至「微不足道」。這些閱聽人不再是由少數媒體大財閥互相競爭的對象,而將會是小型企業與個人,以競爭甚至常常以合作方式來爭取的對象。有些人為因自己所創作的內容而獲利,有些人雖無法獲利也不在乎,因為他們有其他動機。有些人僅僅為了建造屬於自己的聲譽而創作,而光譜的另一端,則是如史蒂芬史匹柏這類的超級名牌製作人。

  如同一四四八年發生的媒體革命一般,二十一世紀新媒體文化對社會的廣泛意涵,將在數十年之後變得更為顯著。

 (「展翅上騰—未來大觀園」每週三8-9播出、「打開世界的窗」每周六9:05-10播出) 

我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