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來,學術及企業界紛紛提出「三Q」的重要性。究竟什麼是三Q?與我們又有什麼關係?

簡單地說就是:智力商數-IQ(Intelligence Quotient)、情緒商數EQ-(Emotional Quotient)、逆境商數-AQ(Adversity Quotient)。

雖然逆境商數這方面的學術理論尚不嚴謹,但是靈活應用不僅增廣見聞,也能提升我們的社會適應的能力。

3Q = 智力、情緒、逆境商數

一、IQ智力商數

是指適應環境的能力,在面對各項課題時能逐一解決,一步步過關斬將通過各種考驗,同時在人際關係、語言表達、社會交易、生活日常及自我照顧等等皆沒有問題。

自一九零四年比西量表問世後,IQ已經超過一個世紀的發展而臻於成熟。傳統上IQ是以一百為平均數,超過一百二十五當然就表示是高智商,一百八十則表示是絕對的高智商。

然而並非高智商就代表凡事高人一等,有些智商高的人卻是大智若愚的表現,如在成長階段被人看起來笨笨傻傻的,但是他在某方面表現卻特別傑出,如數學、空間概念、抽象的層次思維。相對的,某些方面卻顯得很笨拙。

企業界喜歡用好校的學生,如科技產業喜歡用台、清、交、成四所大學生,因為他們從好校畢業,代表IQ比一般學生高。


二、EQ情緒管理

人成長過程免不了跟人打交道,俗話說「人生在世十之八九不如意」,不如意時當如何呢?聖經提到人要節制,就是要能安撫、拿捏、掌握自己情緒發動的方向與強度。

孟子說:「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勞其筋骨,苦其心志,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弗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孟子‧告子篇》

儒家大師孟子,勉勵人不要怕遭遇勞苦及窮困,因為能人志士大都由挫折苦難中鍛鍊成長,經歷越多挫折苦難,未來的成就愈大。

難怪長輩不斷提醒後人,要能任勞任怨,忍人之所不能忍,行人之所不能行。

原來遭遇與期待違背的事,原在提升我們的潛能,使不會的轉為會,不專心的變為專心,原本易動怒的,因為磨難使得忍耐度漸增,泰山崩於前也能面不改色,這就是EQ的管理。

EQ可以用三個面向來表現,首先是「情緒控制力」。如在誘惑或激盪下能夠控制情緒不受影響,以後的成就會比較高。

其次,是「情緒的表達」。要懂得向人表達感受,在某些事情上表明自己的遺憾或喜好等情緒的看法。不知道該如何表達時,可以學習演員對情緒的拿捏尺度。若無法適切的表達自己的感情,旁人因為無法瞭解你內心的真正情感,以致於容易被人誤會是沒有把人放在心上,造成EQ差的印象。

此外,是否經常有笑容、有話聊,對人懷疑、謾罵、不悅的情緒等等,都是情緒表達的部份,如何掌握、適切表達自己的情緒,的確不容易,也是我們亟需學習的。

最後是要有「情緒的敏感度」,我們處在嚴密分工的社會,必須要敏銳感受到別人細微的變化,才能有助於人際溝通與情緒管理。

三、AQ逆境商數

人生難免遇到逆境挑戰,且不見得每次都能應戰成功,重要的是在失敗中是否能繼續接受熬煉。

古人說「十年寒窗無人問,一舉成名天下聞。」十年寒窗正是人生逆境的寫照。秦末軍事家韓信早年貧困潦倒,遭遇各種挫折,卻不灰心,遭受胯下之辱時,卻臉不紅心不跳,能忍人所不能忍,日後果然成為忍辱負重的大將。

聖經人物摩西,先在曠野接受四十年的熬煉,之後被 上帝選召帶領百萬以上的以色列人,逃過敵兵追殺,順利渡過紅海進入迦南美地。

逆境能考驗我們對環境的適應力,有人智商高但是情緒不穩,或少許失敗就讓他失去行為的掌控力,或對目標的堅持。有人或許不聰明,但是個性平和、笑口常開,很自然受到人歡迎,即便遇到逆境或失敗,卻能堅持下去,終至達成目標。

李鴻章寫信給慈禧太后時,提到「臣屢敗屢戰」,表示他的逆境商數不錯。然而有些人遇到小挫折,就抱持「沒有什麼好說的」的消極意念,以致人生之路越走越差。由此可見,逆境商數對我們一生的確重要。

(「心靈訪客」洪英正、錢玉芬主持 周六22:00-23:00播出)

我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