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要作品vs得獎經歷

  1997 過庄尋柳/觀子音樂坑
  1998 遊蕩美麗島/觀子音樂坑
  1999 我等就來唱山歌/交工樂隊/獲第十一屆金曲獎非流行音樂作品最佳作曲人獎、最佳專輯製作人獎/大大樹音樂圖像製作出版
  2001 菊花夜行軍/交工樂隊/獲第十三屆金曲獎最佳樂團獎/大大樹音樂圖像製作出版
  2004 臨暗/生祥與瓦窯坑3/獲第十六屆金曲獎最佳作詞人獎、最佳客語流行音樂演唱專輯、最佳樂團/大大樹音樂圖像製作出版
  2006 種樹/生祥、平安隆、大竹研∕大大樹音樂圖像製作出版

都會之外的純樸空間

  曾為南台灣穀倉、以種稙菸葉、油傘製造為勞動群相的美濃,長期帶給人們「勤勉、純樸」的是印象,近年更享有「全台灣最美麗的鄉鎮」之盛譽。1993年,美濃興起「反水庫運動」,一群識字不多的長者不畏政府單位的勢威利誘,靠著不認輸且愛家鄉的草根性格,推翻執政當局的不當政策;自反水庫運動後,愈來愈多美濃人投入社區關懷,舉凡公共事務、外籍配偶、教育品質等議題,皆以緊密且細緻的分工姿態,存在於這座純樸小鎮。

   當時一位在台北淡大唸書的美濃青年聽聞家鄉的變化,開始思考著自己與土地之間的關係,在友人鼓勵之下隨即返鄉、以音樂創作希冀為家鄉盡一份心力。從「觀子音樂坑」的率真吶喊、「交工樂隊」的正義之聲、「生祥與瓦窯坑3」的勞動身影,再到「種樹」的氣候氛圍,關乎土地與人類的連結,都在「林生祥」的創作中得以瞥見。

童年農忙歲月 自然有機驗証

   白手起家的生祥爺爺,早期以撿破銅爛鐵撐起家庭開支,爾後經營雜貨店有所盈餘,在「有土斯有才」的傳統觀念購買近二甲的地,以「檸檬、香蕉、水稻」為主要農產品。除了農耕,生祥家有著可以容納至少1500隻豬的豬舍,「台灣豬肉有著極品美味、我們的養豬技術使得脂肪分布均勻,口感極為紮實!再者,大家都說泰國米比較香,我個人認為泰國米剛開始品嚐時有香氣,台灣米則有擁有後段的溫潤甘甜,台灣米還是最有味道!」WTO的開放衝擊著台灣的農畜產業,愛土地的生祥,不只一次在公開場合分享著這段話。「小時候,我曾十分不解為什麼同學在玩、我卻要在這兒不斷地採檸檬?長大之後,不少人說我的創作有著土地的味道,我想還是應該要感謝童年幫忙農事及餵豬的時光吧!」童年的農事學習,是生祥作品的根基,無怪乎他總認為「創作反映著生活體驗」。
  當城市消費環境充斥著雜亂的有機認証,我們聽見「有機」生祥如此唱著:「我們種的作品,要怎麼驗證有機?要來去拜請機關檢驗?或是來巡一下,蝴蝶蜻蜓有多嚴?」原來在稻田林園間自在飛舞的蝴蝶蜻蜓,已是最具公信力的有機認証標章。

媽媽給我的吉他 踏遍世界各地

  「自從哥哥得了金曲獎後,常常會有人問我:『你們家人都很喜歡音樂嗎?』長大後才發現,原來大哥二哥都曾參加合唱團,三哥生祥就不用多說了!」生祥的小妹說著:「小學的時候,嬸嬸的嫁妝音響成了全家人的休閒娛樂,在那個以聽廣播為主的時代,我記得會和哥哥一起聽客家歌手吳勝智的首張卡帶,還會跟著一起唱,像是丘丘合唱團、羅大佑的歌,我也常和哥哥一起聽!哥哥的吉他不知為何彈得如此好,雖然無法給予太多的物質資助,但爸媽的不反對、默默地肯定孩子的作為,就是最棒的支持!如果問他的歌唱細胞遺傳自誰,據媽媽轉述,喜歡唱山歌、經常在作媒場合大唱山歌的外婆,大概是唯一可以誇口的!」
  高一時受一位「彈吉他看起來很帥氣」的同學影響,生祥開始接觸吉他,高二就在台南府城盃彈唱比賽中拿下第一名,人生第一場音樂勝利,對時值摸索人生方向、懷疑著上天到底給自己何等天份的生祥來說,有著莫名的鼓舞作用!曾在一次成大演講以「媽媽給的音樂路」為題的生祥,談起出身貧苦、識字不多的母親,總有著訴不盡的感謝。

  「記得大學聯考前夕,我和向來樂觀的老媽打賭說:『媽,如果我考上大學,您可不可送我一把好吉他?』」後來,生祥真的成為林家第一個考上大學的孩子,如願以償地擁有生平第一把專屬的專業吉他!這把具有紀念性價值的吉他,陪伴生祥參加各式大小創作比賽,從美濃到淡水,從台灣到歐洲,一位美濃的年輕小伙子,登上國際性的音樂舞台!

  我透過音樂和社會對話。八○年代社會運動是推動台灣進步的重要力量,但是社會表面上看起來似乎不停地在轉動,但卻充滿了喧嘩和躁動。」近年來生祥踏遍世界音樂的重要場合,如具有數十年歷史的德國世界音樂節 Tanz & Folk Festival、捷克 Colour of Ostrava 音樂節、挪威 Riddu Riddu Festiva…等,透過音樂發現世界大不同,突破語言障礙結合志同道合的音樂家、用力迸發著驚喜十足的音樂火花!

淡水瓦窯坑 美濃我的家

  戀家的生祥,儘管曾北上求學多年,但仍無法適應節奏緊湊的市區生活,「只要一進台北市,就很想趕快結束工作回淡水瓦窯坑,三合院的古厝、如家人般的鄰舍,給我如美濃老家的安心感!」猶記個飄著微微細雨的夜晚,筆者與友人在「臨暗」的誕生地「淡水瓦窯坑」喝著生祥泡的茶,隨興之至,生祥驀地拿起木吉他、彈唱著剛寫好的新歌「種樹」,直爽的刷絃以及故事中協助扶起傾倒路樹的阿伯,聽了有種直達人心的痛快!環顧四周擺設,盡是經典文學及古典音樂的收藏,Bob Dylan 的黑膠唱片及CD,則是在淡水及美濃兩地音樂工作室皆有的基本配備。
  2006年初春,生祥完成終身大事,投入外籍配偶關懷運動的太太也是在地的美濃姑娘。話說早在首張專輯發行之初,生祥憶起幼時唱著客家童謠的時光、總期待有朝一日也能創作客語童謠,幾年過去了,好像沒什麼動靜。生祥笑著說:「每當我想寫客語童謠,就得刻意揣摩唱歌給小孩聽的心情,但我鮮少經歷這樣的生活場景,也許等我有小孩後,應該很自然地就會寫了吧!」

柔軟且強壯、沉重且輕盈的創作人生

  在這個急欲表達自我、充滿嘶吼的音樂世代,走過年少輕狂的生祥緩緩地說著:「十年前我透過音樂來幫助反水庫運動,我以為嘶吼是有用的!十年過去了,歷經創作及組團的低潮,我終於發現,音量無法決定結果,真正經得起考驗的事物,必定是柔軟且強壯、沉重且輕盈!大聲絕無法代表強壯,它往往反應的是一種虛弱!」
  在這座蝴蝶滿山飛舞的美濃小鎮,我們看見這位謙卑且踏實的音樂創作者,在他的家鄉、生活的小窩,廣納著土地與人民胸懷,以母語及國際觀的音樂創作,持續著一個個真實且深刻的在地故事。

(咖啡貓的節目:「傾聽音樂」每週一至週五11:00-12:00播出、
        「社區大學EZ-GO社區任我行」每週五17:00-18:00播出、
        「咖啡貓的生活美學」每週六12:05-13:00播出)

我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