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夢瑞、林國欽 

【音樂美樂地】

 

突破正統與通俗音樂的樊籬

林福裕 幸福合唱團

 

>張夢瑞 資深媒體人、佳音電台「老歌曲舊時情」節目主持人

 

1960年,台灣流行歌曲一度出現停擺狀態,早期上海傳唱多時的國語流行歌曲日漸退燒,取而代之的是香港、東洋(翻唱日語)的舶來歌曲充斥街頭巷尾,鎮日裡聽到的不外愛恨交織,烈愛傷痛的怨歌!要不就是悔恨交加,苦酒入喉的醉歌。歌曲品質良莠不齊。

就在歌壇漸失清新走向的當兒,一群熱愛音樂的青年業餘歌唱家,在林福裕的領軍下,組成了幸福男聲合唱團(Lucky Trio)。幸福的特色在其男性特有醇厚飽滿、沉穩如鐘的和音,加上多元化的選曲,曲目觸角廣泛延伸。最讓人心弦為之一動的是編曲及伴奏,清新雅緻。種種突破塑造出幸福合唱團溫文儒雅的感性歌聲,立刻博得樂迷熱烈共鳴。

當時一般家庭都可以看到幾張外觀典雅素潔的幸福唱片,留學生出國行囊裡總會帶上幾張幸福唱片,一則以解鄉愁,一則做為活動聚會的表演節目素材。唱片行的進貨單上,幸福的數量遠超過其他唱片三、四倍,甚至二十多年後的七年代,仍有「幸福迷」不斷向林福裕遊說,願出鉅資拷貝「幸福」的原音重現。當初幸福合唱團成立的宗旨是希望用歌聲來使人們得到快樂與幸福,從上面這些例子來看,幸福的表現,確實讓歌迷感到十分滿意。

幼時習得不少老歌謠

林福裕1931年出生於臺北木柵,由於父母親皆在臺北市任教,幼時的林福裕在木柵鄉下由外婆帶大。童年時光從外婆及兒時玩伴習得不少老唸謠,如《新娘新噹噹》、《指呀指鮕代》等歌謠。

1946年,考取臺北師範學校普通科,後又重考藝術科。1948年,因著對於音樂的熱愛,林福裕降轉音樂科,跟隨沈炳光學習合唱、作曲及指揮等課程。1951年以優異成績畢業。

深耕臺灣合唱教育

1951年起,林福裕任教於臺北市福星國小,不斷練琴且研讀音樂理論。意識到學習聲樂及合唱指導有其必要,遂拜師於呂泉生。學習期間,考上文協合唱團,因表現優異,此後合唱團對外演出的獨唱幾乎都由林福裕擔綱。

1956年,在恩師呂泉生及校長林煉的支持下,成立了臺灣第一個兒童合唱團。翌年,林福裕所指導的福星國小合唱團,獲得全省音樂比賽首屆國小合唱比賽冠軍,開啟他人生以合唱為志業的道路。1960年,受呂泉生所託,林福裕協助指導榮星合唱團,為期八年,累積不少實務經驗。

辭去教職成立幸福合唱團

多年來,林福裕深感國內流行歌曲素質有待提升與突破,再加上當時環球唱片負責人黃漢鈴得知他的心願,不斷遊說他,因此,1963年他辭去教職,投入更寬闊的音樂事業。首先他邀集了九位志同道和的好友,組成「幸福男聲合唱團」,之後又成立「幸福唱片公司」,擔任編曲、製作、演唱及演唱指導等。

這九個年輕人皆有豐沛的音樂熱情與學養,其中曾秋山團長、顏勇儀是林福裕北師音樂科的同學,吉它手呂昭炫是留日習音樂,陳克鳴是喜歡唱歌,自願加入,林守義、張秀雄(即歌手長伸,「男人的眼淚」主唱人)、林啟清、陳澤斌都是教會合唱團團員,林守義、張秀雄二人亦是林福裕的胞弟。他們以「突破藝術與通俗歌曲樊籬」為目標,以「提升流行歌曲水準」和「展現男性和聲之美」為實踐方針,共同向流行歌壇踏出嘗試改良的腳步。

幸福的成員當年都是以殉道者的熱誠投入演唱,成名後不做任何商業性演唱,團員們一心埋首於歌藝的精進和理想的實踐。早期團員每晚固定聚集在杜邦永老師處,就著一支吉它練唱,後來才在廣州街租下一層房子,同時購進一台鋼琴練唱。幸福成名後,各方邀請如雪片飛來,國賓飯店曾開出九萬元的價碼,邀請他們駐唱一晚,幸福始終不為所動。因為堅持品質與理想的實現,因此樹立風格與地位。歌迷也清楚知道,只有在唱片中才能聽到幸福溫文儒雅的感性歌聲。

《老歌曲.舊時情》 917日介紹林福裕與幸福合唱團

 

張夢瑞、林國欽主持的「老歌曲舊時情」節目,每週六1705-1800播出

 

我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