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瞭望台】
林榮恩:
不斷創新的以色列
>邱沁宜 專訪 / 編輯室整理
全球只有1750萬,佔世界人口不到1%的以色列人,經濟、科技、教育、創新等領域遙遙領先許多國家。富比雜誌統計美國前四十大富豪中猶太人佔了四成五,掌握世界金融動脈;諾貝爾獎有五分之一得主是以色列人;人類每天使用的Google和Facebook網路服務是以色列人發明的,顯示「財富裝在猶太人的口袋裡」,他們的智慧究竟有何獨到之處?曾舉辦台以兩國教育交流的暟能頤恩集團創辦合夥人林榮恩,在節目中分析以色列的成功之道。
鼓勵孩子嘗試探索
林榮恩指出,以色列教育成功的秘訣在於學習傳統和謹守《聖經》教導的價值觀。他們看重閱讀,吸收知識。從小告訴孩子,書本像蜂蜜一樣甜,鼓勵孩子多讀書,學習傳承。
其次,他們讓孩子從小在地上攀爬探索,鼓勵孩子嘗試,如果從小不斷的灌輸「不、不、不」的想法,就會侷限扼殺他們的創造力,並使他們害怕失敗不敢嘗試。
另外,孩子一出生就把他當作獨立的個體,非父母的附屬品。鼓勵孩子做決定,而不是照著父母的意思做。即使孩子做這決定會帶來不好的結果,父母還是讓他們去試,若失敗了,下次就不會再犯同樣的錯誤。
理財核心理念是智慧和責任
對智慧的看法:認為「智慧比金錢重要」。過去亡國顛沛流離的經歷,使他們認清面臨侵略時,所有財富會付之一炬,只有智慧搶不走。唯有不斷的培養智慧,才能累積財富。
花錢的態度:從小被教導,外表過於打扮修飾,財富終必被人搶走,因此無論貧富,生活都很儉樸。他們的樂趣不在花錢,而是透過累積智慧創造更多的附加價值。不斷的創新發明,就能不斷的帶來財富。
父母從孩子小時就教導「所擁有的一切不是理所當然的」。孩子懂事後會告訴他們,房間是借他們住的,成年後,一切要靠自己去賺取。理財的核心理念,是智慧與責任。
勇於創新、接受挑戰
學校鼓勵學生多思考、多觀察、挑戰權威。老師講的不一定正確,學生必須思考分辨,如果學生的問題能夠把老師考倒,這位學生的分數是最高的。每個人都可以直接表達想法與意見,因此公司開會時就像在吵架,員工不會逢迎諂媚,有新的想法隨時可以敲門跟董事長討論,這是他們能夠不斷創新的原因。
值得臺灣學習之處
一、挫折與失敗是成功的徽章。以色列人認為失敗、挫折越多,身上的徽章越多,更靠近成功;如果沒有失敗,表示離成功有遙遠的距離。因此他們不怕人犯錯失敗,只怕失敗後站不起來。
二、不盲從,凡事求證、觀察、分析。臺灣經常出現一窩蜂現象,流行什麼就做什麼,什麼賺錢就跟什麼;聽到傳聞不去求證就輕易相信,容易陷入盲從的陷阱中。以色列人不會跟人做同樣的事,免得分食利潤;而是互補做其他人沒有做的事,讓彼此站在雙贏的局面同享好處。
三、有民族意識。以色列人固然有自己的見解主張, 當一旦產生共識後,所有的人都會支持這個共識。相對下,若是常落入意識型態中,為反對而反對,自己不團結,如何讓國家強盛?
戰爭沒有贏家
以色列珍惜亡國兩千年後的復國恩典,不但將信仰融入文化中,文化融入教育中,獨特的教育方式影響到各產業,環環相扣,造成今日堅強的民族。由於周遭都是強敵,戰事可能隨時發生,但是他們認為,只要戰爭開打,沒有贏家,全部都是輸家,因此盡量避免戰事發生。
在這困境的擠壓下,使他們凡事分秒必爭,講求效率,不斷的抓住機會,創新求變求生存,讓國家在四面楚歌下,仍然佔有一席之地。
本文整理自邱沁宜主持,每週五08:05-09:00播出的「職場未來式」節目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