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故事館】
宋碧婕
在孟加拉的
臺灣女孩
>邱沁宜、彭書睿、編輯室 專訪 / 編輯室 整理
提到孟加拉,就會聯想到貧窮、髒亂、擁擠、恐攻等字眼,許多人避之唯恐不及的第三世界國家,卻有一位臺灣女孩宋碧婕,透過「台北市全球慈善行動協會」在孟加拉開展慈惠工作,捐贈貧童衣服、文具日用品、關懷弱勢家庭等,將耶穌的愛送到弱勢孩童及穆斯林家庭中。
國外讀書工作培養國際觀
宋碧婕小學畢業即被父母送到新加坡、加拿大、澳洲等地讀書,長達十多年的國外求學生活,使她具有多種語文能力、國際觀,及對跨文化環境的高度適應力。
澳洲讀完研究所,她挑戰自己去第三世界看看,於是選擇進入孟加拉首都達卡的一家紡織廠工作。孟加拉人工便宜,許多國家的服裝業來此設廠,成為全球服裝業接單最多的國家。
宋碧婕原打算體驗半年後就離開,沒想到一待十年,職位越爬越高,成為管理萬人工廠的總經理,年薪超過百萬元,經常往返歐、亞許多國家,結交多國友人,閱歷不同文化景觀。
棄百萬年薪任課輔班老師
2013年8月她休假回臺灣。母親因為小女兒受洗成為基督徒後生命轉變產生好奇,就邀她去教會看看。
那天,教會有宣教士差派典禮,她們聽不懂台上講的,但是兩個人心中卻同樣有莫名的感動,這份感動讓她回到達卡後開始找教會。她找到一間設備簡陋的教會,會友敬拜時,那股熟悉的感動又回來,她知道這裡有一個東西是值得她去追尋的。於是買了《聖經》並開始學習禱告,慢慢的知道這世界有位真神存在。
一段時間後,回臺灣的心越來越強烈。2013年11月,她結束工作回台休息,沒想到卻開始人生的另一個起點。
她先在教會擔任志工,12月受洗成為基督徒,次年擔任課輔班老師,幫助弱勢家庭及學習力差的孩童。由於她從小乖巧順服、自律自愛、學業及工作順利,人生沒有「困難」及「無法達成」的事。課輔班的孩子卻截然不同,他們多半來自弱勢或隔代教養家庭,學業成就感低,行為偏差,對她造成極大的衝擊。雖然不明白自己為何會接下這工作,卻順服地想辦法陪伴孩子成長。
兒童之家及難民營看見愛
以為自己會在台灣留下來,沒想到重返孟加拉的感動越來越強烈,2015年元月她回到原公司,奇妙的事開始發生。
過去認為這裡貧窮、髒亂、不宜久留,這次卻看到美好的一面,因此改變態度積極學語文與人溝通。三個月後,在貧民窟找到教會辦的學校,及英國、紐西蘭基督教宣教士創辦的多處兒童之家,親眼目睹孩子在愛的環境中成長,不僅活出合神心意的生活,長大後都有不錯的成就,讓她的眼光為之一亮。難民營的巴勒斯坦人,因為宣教士的工作而生命改變,她忍不住讚嘆耶穌的奇妙作為。
看到兒童之家、難民營的廣泛需要,才明白過去在教會課輔班的工作,完全是神的安排與引領,為她日後從事兒童慈惠工作鋪路。於是主動與臺灣的教會聯絡,教會開始提供財務幫助,並鼓勵她回臺灣讀宣教神學院,培育她成為宣教士。
耶穌同行,宣教路上不孤單
宣教之路一點也不浪漫。孟加拉因為環境髒亂,蚊蟲多,每次下鄉探訪,她都會被蚊蟲咬傷。最嚴重的一次是傷口不慎感染而引發蜂窩性組織炎,整隻腳踝腫脹,但是那次她不僅完成任務,還及時趕到醫院接受治療。
她常常因為水源不乾淨而上吐下瀉。由於當地醫療資源貧乏,常常找不到醫生,到醫院就診往往得花上幾小時車程,費用也不便宜。然而每次她有病痛時,就經歷從神來的幫助,遇到其他國家的醫療宣教隊隨團醫生而得到診治。
2016年,他們花了九個月時間訂製一千件冬衣,用兩個月時間送到有需要的兒童之家,讓孩童得到溫暖,並有機會向參與這項專案的穆斯林朋友介紹耶穌基督的愛與福音,使她對每次出行都充滿了期待。
她說:「我之所以會不斷想回到孟加拉,不是因為這裡有多好,乃是因為我在這裡遇見了耶穌,看見祂對這塊土地,無論是座落在達卡郊區或是分佈其他地方的兒童之家,每個做在兒童身上的慈惠服務,都看到祂的愛、恩典和祝福…。」
本文部分整理自邱沁宜主持的「職場未來式」、彭書睿主持的「國度換日線」節目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