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人生故事館

肯亞醫療團記行

余揚恩(肯亞醫療團團員

 

所以你們要去,使萬民做我的門徒。(聖經 馬太福音2819節上)

 

我被手機鬧鈴吵醒,清晨五點二十分,天空仍然漆黑。奮力用自己的意志力抵抗強勢的睡魔,在攝氏十三度氣溫中微微打著冷顫,將小房間中僅剩的床頭燈點亮,因為頭頂大燈在前一晚便決定罷工。半個地球外,離家九千公里遠,我坐在陌生床腳邊沉思,盼著能從仍然沉鈍的腦袋中找出最好答案:我,究竟在這裡做什麼?

「你可以有兩種選擇,去度假或服務,你要選哪一個?」高一暑假之前,我遇到了這個重要的轉捩點。在我當時十六年的光陰中,生活舒適愜意,除了學校功課和測驗外,沒有什麼可稱之為考驗或挑戰。然而當我必須做出選擇時,我決定要提起勇氣跨出那重要的一步,脫離居住許久的舒適圈,為了信仰,給自己一個能夠學習、可以成長的機會,奉獻出我的假期到肯亞去服務。

 

台灣與肯亞,如同兩極天差地別

「發電機、茅坑、水井」,用簡單三個詞,完全形容第一次看到由台灣宣教士成立的恩慈學校的感受,一種不真實感油然而生,這兒跟台北的差別,就像從宇宙的一個角落到了最遠的另一角落,相差了幾百萬光年。

我的工作是教一群求知若渴的大學生電腦、支援藥局及當恩慈學校老師去協助醫生看診期間,要帶領上百位體力和想像力無限量的小孩,進行各式活動與品格課程。

每天清晨,當我們抵達學校,預備晨禱時,就已經聽見孩子們清脆嘹亮的歌聲、此起彼落的笑聲,讓人似乎可以從他們唱出的音符中,看到一整天的盼望。

他們總是在臉龐上掛著最大的笑容,圍繞著你、邀請你加入他們的遊戲。

來到這裡的深刻體驗之一,就是發現雖然這些孩子在物質上極度缺乏,卻仍在他們明亮雙眼中看到對生命的熱情與感恩。

 

他們給予的,比我們給予的更多

我們從台灣帶著豐盛的物資給他們,然而在他們身上,我看見並得到了他們給予我們的。例如,成人的勤奮,從天未破曉便從家中去工作,甚至走上一至二個小時的路,只為給家人溫飽;病人的信心,每年願意從貧民區的各個角落到這間小小學校等待醫生;孩子的純真,他們的赤子之心感染醫療團的每個成員。

當人生活在一個不擔心缺乏的地方,往往會忘記感恩,將這些視為理所當然。而在信仰上,我們似乎也時常不小心忘記這些品格,如:勤奮、信心、純真。

回想自己是不是已經不再從清晨便開始專心仰望上帝?是否因為事事方便,沒有時時把生活中的事交在神的手中?或是忘記要回復到小孩的樣式,更多的謙卑與倚靠上帝?許多在他們身上看到的特質,是我早已遺忘的,而我也從未想過,飛過半個地球,才使我重新檢視自己的內心,發覺這些已被忽略許久、卻在基督徒生命中的重要事情。

「生命影響生命」是雙向的,當我們努力用自己的生命去服事、影響他們時,我們也會在不知不覺中,敞開我們自己的心胸,同樣受到他們的幫助。

 

找到目標,繼續堅持做下去

在離開台灣千里遠的非洲,旅店昏暗的床頭燈,以柔合的黃光照亮小小的房間,在牆上映畫出我一個人坐姿的輪廓。

在床角看著窗外的黝黑,床頭的手機螢幕再次亮起,轉移了我的思緒,清晨五點二十五分。睡意已經退散,我穿上外套,背好背包,從我的房間走到樓下大廳後,上了小小的巴士,我們緩緩的開著,在天仍未亮的街道上,偶有路燈照亮團員們的臉龐,感謝上帝,又是新的一天,新的開始。

我想,我知道自己在這裡做什麼了,並且還要繼續做下去。

*註記:2018肯亞醫療團,日期/77-18日,地點/肯亞奈洛比恩慈學校,服務內容/牙科、醫科、品格營、性病防治、環衛教育。招募人力/牙醫師、醫師、護理、藥師、醫護藥學生、品格教師、攝影師、廚房飯食預備。全程交通食宿大約六萬八,招募至三月中,額滿即截止。詳洽02-2733-1306謝禮興執事。

 

(本文整理自魏德瑜主持,每週日1805-1900播出的「佳音愛放送」節目內容)

我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