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心。藝文——和爸爸一起聽音樂吧!

 

音樂之父們

The Father of Music

 

如同一個國家的誕生,每種音樂文化演進的歷史,都是經過長久不斷革命的過程,日積月累、日久彌新,逐漸形成如今多樣深刻且迷人的派別。而每一個偉大的音樂風格形成的初始,都會有一個關鍵人物,被後人冠上「國父」的美譽。在這屬於父親的季節,一起來閱讀幾位偉大的「音樂之父」們。(音樂種類非常多,以下指挑選四個最普遍的風格作介紹)

古典樂之父 _ 巴赫    Johann Sebastian Bach, 1685-1750

身為17世紀巴洛克時代的德國作曲家,巴赫可以說是全人類音樂史上最重要的奠基人。他的作品超過1100部,每一部的質量都極高,且深深地影響後世的各個傳奇音樂家。巴赫打下了整個西方樂理的基礎,其中影響力最大之一的作品就是《十二平均律鋼琴曲集》(The Well-Tempered Clavier),它也被稱為「古典樂的舊約聖經」。在巴赫之前的時代,音樂家們使用的音律制度並沒有統一,巴赫將一個八度上每一個音都分別作為主音,寫出12個大小調對應的24部曲子,充分展示了每一個調性的特色。從此之後,「十二平均律」漸漸成為現代音樂標準的律制。

藍調樂之父 _ W.C·漢迪   William Christopher Handy, 1873-1958

時間快轉到19世紀末,世界格局發生大變化,經過了一個世紀的經濟大開發後,美國取代歐洲成為世界第一大國。此時此刻,一大批非洲黑人來到美洲大陸做奴隸,他們同時也將自己的文化帶來了美國。藍調音樂就是從美國貧苦的黑人奴隸演化出來的一種多樣、情感複雜的地方民歌。美國廢除了奴隸制度後,黑人獲得自由。此時,有一位爵士樂團的團長名叫W.C漢迪,他帶著他的團員們在密西西比州到處巡迴演唱,將藍調音樂從黑人社區帶入了主流市場,逐漸演進成現在的模樣。W.C漢迪寫了許多暢銷歌曲,包括“The St. Louis Blues”、 “Joe Turner Blues”等等。

爵士樂之父 _ 路易斯·阿姆斯壯     Louis Armstrong, 1901-1971

要說路易斯阿姆斯壯是爵士樂的巴赫其實也不誇張,你可以在莫札特、孟德爾頌、蕭邦的作品當中聽到巴赫的影子,你同樣也可以在科曼霍斯金、查理帕克等爵士大師演出中聽到阿姆斯壯的影子。路易斯阿姆斯壯是一個技巧極為精湛的爵士小號手,他不僅開啟了爵士樂中「個人即興(solo)」的概念,更發揚光大了swing的節奏,讓爵士樂進入swing的時代。他在1928年“West End Blues”歌曲裡吹出了一段永垂不朽的即興前奏,成為往後爵士小號手必練的句子。阿姆斯壯唱歌也非常好聽,以沙啞的聲線著名,最有名的一首歌曲就是大家耳熟能詳的“What A Wonderful World”。

搖滾樂之父 _ 查克·貝里   Chuck Berry, 1926-2017

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美國進入戰後嬰兒潮。到了50年代中期,反骨叛逆、忠於自我的青少年形成了一股強大的力量。作為搖滾樂的開創性人物,叛逆率性的查克貝里曾多次因為搶劫、逃稅、吸毒等原因入獄,然而,他的音樂及表演風格卻對往後的搖滾天團如披頭四、滾石樂團等帶來非常直接的影響。他不僅確立了搖滾樂早年的發展潛力及態度,更反映出當代青年面對社會現實壓力的心理及渴望。他的吉他演奏非常強,在吉他天才Jimi Hendrix出現的前十年,查克貝里可以說是搖滾吉他風格的樣板。他於1984年獲頒格萊美終身成就獎,1986年成為首批入選「搖滾名人堂」的音樂人,以及《滾石》雜誌「史上百大吉他手」第七名。

是音樂成就了音樂之父

音樂迷人之處,就是在於它可以不受任何限制,承載著說不完的故事。而這些「音樂之父」們,之所以可以用他們手中的樂器與心中的旋律開創一個時代,也都是因為音樂先啟發了他們。這正是上帝創造的奧妙之處,祂在創造聲音的同時,已經先把音樂給設計好了。

當我們在聆聽一首音樂的時候,不妨試著用心去感受,因為一個音樂形成的過程並不簡單,它不僅是一段文化,也是一門哲學,更是一場革命。

 

(文:林恩。本文整理自林華生主持的「音樂好時光」節目內容,每周一至五13:05-13:55播出)

我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