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故事】


沒有對錯,只有一份「要不要一起走」的決心
專訪晏信中牧師


台北靈糧堂創意藝術媒體處處長、佳音電台董事晏信中牧師,畢業於美國娛樂藝術系動畫科,卻未走上媒體工作,而是加入教會服事,走上一條看似傳統又不傳統的道路。究竟一路上帝是如何帶領、雕琢,讓我們一起來聽聽屬於信中牧師的另類故事。

五歲時,信中牧師的父親攜家帶眷選擇在台北靈糧堂服事,當時就讀幼稚園的信中牧師與周巽光、巽正牧師從小就是一起成長的靈糧寶寶,自幼在兒童詩班、與聖經故事的薰陶下,教會裡的一切是如此理所當然。然而,即使求學過程中總名列前茅,自己也兢兢業業維持著教會乖寶寶形象,但這些看似一帆風順、理所當然的教會生活,卻在他進入小學後開始經歷各種挑戰……

信中牧師在小學時期,當時全台基督徒比例大概僅佔1%。在基督徒少得可憐的時代,他也因此成為了班上的異類與霸凌嘲弄的對象。

比如在午餐謝飯禱告後,往往不是雞腿消失,就是整個便當不翼而飛。當時他無法理解為何大家要捉弄他,也只能一昧吞忍。直到有次在垃圾桶中發現自己的便當後,信中牧師再也忍無可忍,他一直將這些同學當成朋友,沒想到對方卻蠻滿不在意地嘲諷說:「你信的耶穌如果是真的,你現在只要叫祂出現一秒鐘,我們就相信。要是祂沒出現,你就是個騙子。」耶穌自然沒出現,惡作劇也沒有停止,信中牧師在面臨友誼與信仰雙重背叛下,開始對上學產生恐懼,每每總是哭著醒來,硬著頭皮去上學。

小學五年級時,信中牧師隨著到美國修習博士學位的母親離開台灣,一年後才又回到台灣就讀國中。但是,因為一年的斷層,他在學校的功課根本跟不上。

當時是依照智力分班,信中牧師因此被分到資優班,為了應付升學,班上的氛圍只有讀書,每天不斷考試。為了融入這個群體,信中牧師只能努力跟上,卻也在隨波逐流中他漸漸迷失了自己。


在黑暗中上帝總為我們預備一道曙光

國二時信中牧師起鬨般地跟著巽光牧師約定一起受洗,起因是巽正在12歲時就受洗,當時15歲的他們覺得不能輸給12歲的小傢伙,因此即使對上帝的救恩仍一知半解,大家也就糊里糊塗的受洗了。回想此一決定,信中牧師很感謝神,因為有時看起來我們是懵懵懂懂中做的決定,但是神卻知道一切。「當我們對祂做了一個承諾,可能我們都沒有那麼認真,但是祂卻很認真的照顧、保護我們。祂是信實、紀念與我們之間約定的 神。」信中牧師堅定地說。

但是校園生活並沒有因為受洗後一帆風順。當時學校對於資優班有許多特別待遇,包括只有資優班的男女生能進圖書館念書。因此在升學考試的前兩個月,資優班的學生都被集中在圖書館裡吹著冷氣念書。

當時一位非資優班的同學為了追求某個女同學,不知與學校簽了什麼協議,特例被批准進入圖書館一起讀書。恰好這位同學就坐在信中牧師旁邊,他一坐定就要信中牧師替他傳紙條給那位女生。然而,正直的信中牧師即使在面對同學的威脅仍堅拒替這位同學傳紙條。不願意屈服的結果就是被拖到柔道教室一頓毒打。「當時身邊沒有一個人願意出手幫我。」信中牧師回想起這一切,也正是「神根本沒辦法救我」想法的起源。

於此同時,又慘遭高中考試滑鐵盧的信中牧師,開始在信仰與生活間變得更加迷茫與迷失。他不確定耶穌是否真像聖經裡所說的那樣愛自己?他也不知道自己的未來該如何?他逐漸被這些想法吞噬,使得離開教會的念頭也愈發強烈!他厭倦在教會裡為了關愛自己的長輩們而維持的那些表面良好的宗教行為;他渴望外面世界的自由與毫無拘束的生活;他渴望能有更多的朋友。

讓他進教會的唯一動力,是當時的高中輔導也是現任佳音電台的呂台長,因著她無私的奉獻,過去稚嫩的他們也用愛她的心回應。

可惜,信仰與存在現實生活中的衝突,仍無解決之法,受到同儕的認同吸引,信中牧師開始加入了幫派,過著打群架、包舞廳、渾噩的日子。

離開教會成為理所當然的決定,他寧可自己沉淪活得放蕩率性,也不要在教會繼續偽裝成一個乖寶寶。

晏教授原本以為將信中牧師送去當兵會讓他有所收斂,沒想到情況卻愈發惡劣。憑藉著不服輸的個性,信中牧師新兵訓練兩個月後,由二等兵被遴選為士官訓,再躋身為班長。當時雖年僅18歲,但憑藉著出色的交際手腕,他很快地就在這種龍蛇雜處的環境中,與一群比自己年長的、刺龍刺鳳兄弟們打成一片。

眼見當時信中牧師在軍中不但沒有改變,反而變本加厲,退伍之際,父親提供了出國念書的選項,對於當時急欲脫離教會與家庭的的信中牧師自然是欣然接受。

而這趟美國之行,也成為信中牧師生命中重要的轉折,他在那裡變得更壞,卻也在那裡遇見讓他經歷重生的神。

到美國後,信中牧師猶如脫韁野馬,雖沒荒廢學業,但他很快在LA的華人圈混得風生水起,結識許多幫派,他徹頭徹尾成了派對動物,毒品、酒精更是生活的日常,而槍枝鬥毆也成為常態。

但在不為人知的暗夜,信中牧師內心深處卻深感走投無路、整個人都被漆黑的絕望所吞噬。

在一次仇家尋仇的掃射中,因著神的保守,當時LAPD即時介入中止了這場危機。信中牧師猶記得當時是寒冷的冬天,他被警方壓制在冰涼的地板上銬上手銬,冷冽的空氣使壓抑許久的情緒在心中爆發「為什麼我會活成現在這般的狼狽不堪?過上這種每天心驚膽戰的生活?」

強烈的無助與破碎,讓信中牧師第一次直球面對自己長期以來與上帝之間那種疏離又虛偽的關係。他在心中吶喊:「神啊,當過去我還是個乖寶寶的時候,你也不曾出手幫助我,但如果祢真實存在,那麼現在呢?我已經墮落到如此地步,祢還會幫助我嗎?祢會想要幫助這樣的我嗎?」

那次的掃射中,幸得神的保守,他安然脫身。他笑著說,如果當時警方檢查了他的車子,看見車上一堆的違禁品,他肯定會被丟進監獄過上一陣子。 

但僥倖脫身,並沒有讓荒唐的生活有分毫改變,那風暴中對上帝的呼求,也只是閃現即逝的念頭。

直到三個月後迎來27歲的生日,當天他包下酒吧邀請了五湖四海的好友,當中也包括幾位教會一起長大的朋友。

當晚彷彿在哀悼自己逝去不復返的歲月與人生,信中牧師他第一次喝到爛醉如泥。在兩位兒時好友找上他時,他無法控制、向好友絕望的地說道「我很需要 神來拯救我,但是我覺得祂不會救我,因為我現在真的很骯髒。」這些話是事後信中牧師從朋友的口中聽到的,因為當天他真的喝到斷片了。

從那天開始,朋友開始每週打電話邀他去教會。自認很懂教會那套的信中牧師心裡卻相當抗拒。但是朋友卻鍥而不捨地持續打了一個多月的電話。最後信中牧師回覆朋友「為了你們,我會去。」

他還記得當初他去的是洛杉磯台福教會,是當時洛杉磯相當有規模的教會。去之前,信中牧師在心中想著「上帝,如果這次祢再不對我說話,我這輩子就絕望了。我一定會變得更糟,糟到連祢都不認識我。」

出乎意料的是,當他踏入教會那刻,信中牧師才聽到第一句話「耶穌愛你。」他竟然腿軟到站不起來,教會招待連忙攙扶他到最近的位置坐下,其實也是離講台最後最遠的一個位置。

一坐下來,他開始不自禁的流淚!淚水氾濫之際,信中牧師似乎再次找到可以跟神對話的空間,他問神,「祢究竟要對我說什麼?」

當時教會的主任牧師陳逸豪牧師在講台上分享的信息是羅馬書八章的「愛的網羅」, 在信息中他分享了他的母親剛在華航的空難中喪生,當時坐在台下的信中牧師受到相當大的震撼,他不可置信一個人怎麼可能在遭受到如此大的苦難還有信心可以繼續站在這裡分享信息?在信息中,逸豪牧師堅定地提到羅馬書中經文時,信中牧師彷彿聽到上帝對他的回應「無論是生、是死、是刀劍、是天使或是各樣的患難都不能叫我的愛與你隔絕。」

恍惚中,他似乎聽到上帝對他說,「因為我對你的愛,我甚至願意將我的手伸進臭水溝中將你拉出來。」也就在那個瞬間,他聽到上帝用英文對他說,「Welcome back, my son」 (歡迎回來,我的兒子)。直到聽到上帝稱呼自己為 my son (我的兒子)的這一刻,信中牧師才確定自已真的到家了。


之後的改變似乎就在彈指之間

從那天開始,他沒有再進過夜店,滴酒不沾,過去的生活方式有了180度的轉向。信中牧師開始上裝備課程學習,在那半年間他只要聽到神的話或是禱告,總是情不自禁地流淚,彷彿神用他的淚水來洗滌他的心靈。原來過去的一切經歷是為了雕琢器皿,也讓他在後來的旅程中也可以安慰其他的人。

輾轉間,在大學修讀娛樂藝術系動畫科的信中牧師回到台灣加入服事的行列。

大約在三年半也是疫情前,教會邀請信中牧師整合教會的部門。

在求學與服事的過程中,信中牧師體認到當一個教會擴展到一個程度、一個消息布達出去,可能會造成不同的解讀,因此他很重視傳播的影響力,透過媒體、創意、娛樂,可以讓雙方更有效地雙向溝通。因此信中牧師大刀闊斧將崇拜部、敬拜中心、媒體部整合後,新增雲端教會、藝術部及企劃部,進而創立了創意藝術媒體處。

一路的雕琢似乎也是為了這一刻,在大學修讀的娛樂藝術的經歷讓信中牧師對於如何「傳播」這件事情,打下良好的基礎,再加上多年在青年牧區服事與擔任Asia For Jesus藝術總監的經歷,匯聚起來就是如今上帝為他預備的位置。

但多年的服事,即使老練的信中牧師也仍有挑戰。

對於信中牧師而言,他對教會的認定就是「家」。教會若是個宗教,那就很容易被包裝跟美化,而在「家」裡的,都是些沒辦法包裝、甚至沒辦法被外人所理解的磨合過程。特別是在「世代傳承」與「同行」這件事情上,因著不同的背景與想法,很多事情沒有對錯,如何溝通、同工才是最大的挑戰。所以「家」裡會有掙扎,這些事情沒有全然的對錯,只有要不要一起走的決心。自己的經歷讓自己學習以一種建造家庭的概念來承接責任。如聖經上記載,大衛服事了那個世代的人,就睡了。其實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那個世代,需要承接。

就如媒體平台的興起,大家都開始想經營各樣的平台,事實上經營不易也不難,重要的是平台承載的內容(Content)是否可以帶來生命的轉變與建造,這件事情才是經營的核心。否則就易淪為平台焦慮症,最後只關注有多少訂閱人數。福音不該只淪為傳述信主後的成功,事實上福音的真實樣貌包含了人的破碎與神的恩典。當這些元素嫁接起來之後,好的內容就不乏無人追蹤。

如同神永遠不變的愛,與神永恆的國度、永遠的生命,雖是古老聖經從創世以來不變的傳誦,但這才是需要不斷用新而又新的創意方式,透過新世代媒體平台去傳揚的真理,而我也深信,佳音電台也正在努力地做這件事,而我也正參與在其中……


(整理:喬拾柒。本文整理自魏德瑜主持的「佳音會客室」節目,每週日22:00-23:00播出,歡迎收聽)

我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