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新希望,守護健康從「心」開始
「操練身體,益處還少;惟獨敬虔,凡事都有益處,因有今生和來生的應許。」(《聖經》 提摩太前書第四章第八節) 許多人讀到這段保羅寫給提摩太的書信,都會直觀解釋這是在信仰中的勉勵,雖然重要,但比較屬於心理與靈命的層次,實行起來,與現代生活的概念就有些些杆挌不入。 飲食、生活作息影響身體健康 回顧人類歷史,大概很少有一段時期,像過去三、五十年以來如此的重視健康。從個人,社會乃至國家的層次,維護及促進健康,似乎成了全民運動。 經濟面上,世界各國的醫療費用不斷上昇,而且是不受控制的膨脹;過去十年間,各個國家的醫療成長,幾乎每年以百分之五以上成長。經濟成長越快的國家,如南韓及墨西哥,醫療成長更是超過一成。這還不包括保健方面的費用。 俗話說「殺頭生意有人做,賠錢生意沒人做」,看到滿街販售的健康商品、有機食品等,就可知健康事業正是商機無限啊! 諷刺的是,人類的健康,真的有因為這樣而大幅提升嗎?專家引用年年增加的平均壽命,來說服人類在維護、促進健康上的成就。不過,投資這麼多而增加的幾年壽命,又有多少人是真正可以享受人生,而非在藥罐子裡,甚至醫院病床上來增添統計數字的光采?! 一九九六年,日本厚生省提倡將慢性的成年疾病,包括高血壓、心臟病、糖尿病等,更名為「生活習慣病」。這樣的動作有何意義?主旨在提醒大眾乃至醫療專業,這些疾病雖然部分與基因遺傳有關,主要還是與飲食、作息等生活習慣密切相關,以藉此強調不良的生活習慣,可能在不知不覺當中,毀壞我們的身體。 事實上,專家們很早就知道這樣的訊息,只是以為醫療科技終有一天能克服這些慢性疾病,另外則認為這樣的說法,引不起大眾的關切。 一九七九年美國研究統計,估算美國人死亡的原因,大半與這些生活習慣有關,只有四分之ㄧ的人是因為遺傳性因素死亡。經過三十年時間的努力,產前檢查及優生保健的進步,這些遺傳性死因應明顯降低,相對來說,生活習慣破壞健康,導致疾病而致命者,比率驚人地上升。 |
愛與積極正向是健康法則 提倡「生活習慣病」的日本醫學教授日野原重明先生,在接近百歲高齡時寫了一本小冊子,書名是《快樂的十五個習慣》(天下雜誌翻譯出版)。書裡集結作者一生臨床及自身的經驗,回答許多人請教他關於「健康又長壽的秘訣」。 詫異的是,這十五個習慣,少直接對身體鍛鍊的建議,多的是心理調適上的建言。 日野原重明教授提出的第一個習慣,期待大家心中永保「愛」,然後,鼓勵每一個人抱持「一切都會變得更好」的正面想法。 整本健康書,看起來竟似心理勵志書籍,可能會讓慕名或僅被封面吸引而購書的讀者失望落空。不過若耐著心閱讀全書,可能你也會贊同老教授的經驗之談。 |
從心開始成為身體好管家 保羅一生為其背部疾病所苦,他曾在〈哥林多後書〉中如此描述:「…有一根刺加在我肉體上,…為這事,我三次求過主,叫這刺離開我。」 這麼刻骨銘心的經驗,怎麼會在最後對其視為己出的提摩太,臨行前耳提面命之際,避而不談?當然,合理的推想是所謂「惟獨敬虔,凡事都有益處」,其實包含了身與心的健康。 |
|
日野原重明教授在他的書中,有一段提到「從DON’T的社會,到LET’s的社會」。他認為消極而負面的禁制,遠不如積極正面的投入。 回頭看看現在所謂的健康維護與促進,九成以上都是「Don’t」。不可以吃這、不可以做那…,防弊足矣,興利未達,最多最多只是欺瞞自己,「自我感覺良好」,能夠健康一點嗎?很令人質疑?! 耶穌基督新的誡命與十誡的禁止不同,強調「盡心、盡性、盡力、盡意愛主你的神,又要愛鄰舍如同自己。」身體是上帝所託付我們的功課,要成為好管家,或許得從心開始,而不可以道理計。新年新希望,希望大家真的能用「心」照顧自己的健康,而不僅僅停留操練身體的層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