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桌上也能培養好品德

品格教育從用餐禮儀開始,因為這是培養『長幼有序、尊卑有節』倫理觀念最好的機會。


目前小家庭或單親家庭越來越多,孩子下課後不是上安親班、才藝班,就是路上買晚餐或裹腹食物,獨自吃完後寫功課等父母下班。少子化的結果,每個孩子都受到長輩的疼愛,若週末與爺爺奶奶、外公外婆團聚,老人家在寵愛孫兒下,總叫孩子們先開動,這些都是孩子們無法有完整的餐桌禮儀學習環境,更沒有機會學習「長幼有序、尊卑有節」的禮儀。



        

餐桌禮儀,從餐具的擺設開始,到座位的安排、入座的順序、菜餚的佈局、餐具的使用、用餐的過程、用完餐下座,每個細節都有淵源,也都有著成文或不成文的規定。以往在大家庭中,自然形成一個體驗式教學的環境,透過觀察與模仿再加以時日養成習慣,看似沒有刻意教導,其實卻在潛移默畫中逐漸具備了正確的觀念與合宜的舉止。


我們家是小家庭,所以兒子豆豆一歲多開始,我就嚴格執行,務必等豆爸上座,動了筷子喊一聲「開動了」,才可以餵兒子吃飯。如果豆爸不在家,我這個豆媽上座,動了筷子喊一聲「開動了」,才可以讓兒子吃飯。


在爺爺奶奶家,就是爺爺先開動;在外公外婆家,就是外公先開動,兒子才可以開始吃飯,因為我的堅持,豆爸、豆爺、豆外公再忙,還是會先意思開動一下再去忙,儘可能不讓兒子有例外的機會。因此讓兒子養成再餓都不會自行開飯的習慣,一定會央求當天最年長的長輩喊聲「開動了」,他才能放心的吃。


用完餐,他想下桌去玩,一定要求他跟大家說:「爺爺慢慢吃、奶奶慢慢吃、姑媽慢慢吃、姑爹慢慢吃、叔叔慢慢吃、阿姨慢慢吃、爸爸慢慢吃、媽咪慢慢吃,我吃飽了!」才讓他下桌去玩。如果是在餐廳用餐,即使吃飽了,也必須等大人都用完餐才可以下桌子,不可以到處亂跑。


堅持這禮儀也非一切平順,因為小孩會察言觀色,測試大人的底限,父母唯有堅持到底,才能培養孩子遵守禮儀的好品德。


多年前一位嫁到英國的朋友回國探親,這對夫婦邀請幾對好友家庭到家中用餐,他們有一個六歲大的兒子亨利,席間,出菜到三分之二時,幾個台灣家庭的孩子們早就離席,在屋子中奔跑玩得不亦樂乎。


小亨利忍了很久,終於開口要求媽媽讓他下座,可是朋友堅持要等到吃完甜點才可以離席,否則甜點就沒他的份兒,那天的甜點是小亨利最愛的巧克力冰淇淋。小亨利趁媽媽端菜時一溜煙的下了桌和孩子們開心的打成一片。


上甜點時,小亨利溜回媽媽身邊,央求吃一客巧克力冰淇淋,媽媽沉著臉非常堅定的拒絕,小亨利不從,躺在地上撒野哭鬧,他們看了卻無動於衷,其他人看不下去替小亨利求情,朋友很嚴肅的告訴我們:「我在教育我的孩子!」我們忽然覺得汗顏起來!


一個月後他們返回英國前,再度邀約我們聚餐,這回小亨利從頭坐到吃完甜點才有禮貌的一一招呼過後離席。看得出來他依然很想加入鬧翻天的那群台灣孩子們,可是上回得到教訓的他,這回可不敢越雷池一步囉!



 

我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