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活節特輯


耶穌復活  與你我有關

 

施立民
(信義社大副校長、佳音電台「營造安全社區邁向健康城市」節目主持人)

 

  聖誕節是為了慶祝救世主耶穌基督的誕生,不分古今中外,無論是否為基督徒,都能感受這節日的歡欣氣氛,與人類福音有關的佳節一起普世歡騰、萬民同慶。但是,復活節就顯出不同於聖誕節的歡欣氣氛,甚至讓人感到一股嚴肅的宗教味,似乎復活節是屬於基督徒的專屬節慶。

 

復活助人思考生命真諦
  對一般人而言,耶穌基督是否真的死而復活,甚至祂的復活是真實的,與我何干?因為祂的復活與我完全不發生任何關係,甚至直接向傳復活信息的基督徒挑明的講:「你們說耶穌復活了!那麼請你把耶穌請出來,讓我看到了也能相信。」
  面對這問題,基督徒常以《聖經》的話回答:「『信』就是所望之事的實底,是未見之事的確據。」說明如果能看得見就不需要用著「信」字,因為不能看見所以要使用「信心」的眼睛來看。
  基督教信仰有兩個重要的標記,一是「十字架」、另一是「空墳墓」。
  十字架代表「救恩與對付」,內涵是神子耶穌為世人的罪付上犧牲的代價;空墳墓代表「復活與盼望」,內涵是耶穌經過死亡,完全得勝且復活,帶來永生的盼望。
  從歡樂聖誕到十字架,對一般人徒來說較易接受,因為不論你是否為基督徒,與基督徒朋友一起過聖誕節或是到教會感染聖誕節氣氛,甚至穿戴將十字架當做裝飾品穿戴身上,這些行為是透過西方文化與商品的行銷包裝,不著痕跡的融合在我們的生活之中。
  可是,談到復活節就嚴肅多了,畢竟在復活之前得先面對死亡。
  國人對於「死亡」這件事總是隱諱多於面對,況且生命終極的探討包含著生命意義的追尋與死後靈魂的歸宿。這些人生的大哉問,是本質最為深沉、質量最厚重的問號。
  別小看這些隱身在人生布幔後方,懸掛著的問號巨鉤,我們可以選擇視而不見當它不存在。以至於當我們活著時,好像從來不知道有死亡的存在,直到步入生命終結的那一刻,暮然回首,才驚覺自己未曾真正活過一天。


   
以信心認識救恩得著永恆
  孔子說:「未知生焉知死,子不語怪力亂神,敬鬼神而遠之。」數千年來,儒家生命觀深深影響國人對死亡的逃避態度。另一觀點提到,死亡是所有理性認知的終點站,過了這一站,理性與感知將無立足之地,所以死亡是巨大的黑色陰影,大得足以遮蔽所有的光明。連孩童都知道人死不能復生,要接受耶穌基督戰勝死亡、死而復活的事實,首先得說服自己的理性與認知。
  身為傳道人,我經常主持安息禮拜,證道傳講基督真理,以《聖經》的話語安慰哀傷的親友。我喜歡引用新約聖經中關於復活與盼望的經文,因為這些話語能奇妙的安慰與激勵在座的親友。我也為還不認識這復活大能的神的朋友禱告,
  懇求上帝賜下信心,在有限頭腦外,能展開信心的翅膀,明白這復活的真理並產生永恆生命的盼望。
  人的盡頭是神的起頭,理性的終站是信心的起點,我們唯有透過信心才能認識復活的救恩,享受永恆的盼望。或許我們難以理解耶穌基督死而復活這件事,但是我們若能夠以信心相信接受,誠如《聖經》約翰福音20章29節說:「你因看見了我才信,那沒有看見就信的有福了。」


   
沒死沒復活就沒有永生
  不只是現代人會為耶穌基督是否真的復活爭辯,在早期的教會也有產生類似的情況。聖經人物使徒保羅,他從強烈反對基督教又逼迫基督徒的情況下,親眼遇見復活後的耶穌基督,因此他提到基督教的信仰核心是耶穌基督的復活。
  「又照聖經所說,第三天復活了,並且顯給磯法(彼得)看,又顯給12使徒看;後來一時顯給500多弟兄看,其中一大半到如今還在,卻也有已經睡了的。以後顯給雅各看,再顯給眾使徒看,末了也顯給我看。」
  他接著說道:「若基督沒有復活,我們所傳的便是枉然,你們所信的也是枉然。」保羅斬釘截鐵的以生命見證基督復活是神的大能,我們憑著信心接受就能享受,這也是基督信仰中的奧秘,叫一切信祂的,不至滅亡,反得永生。

(施立民主持的「社區大學EZ-GO 營造安全社區邁向健康城市」節目每週一20:00-21:00播出)

我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