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他人的生命故事和書寫自己的成長記事,都具心理自療作用。原因在於:閱讀是參與他人當時成長時空中的悲喜,再相映自己的成長時,不管生存的感受是否相同,都會得到同理、同情、共融的溫馨。
可以說,閱讀生命的多樣化,是去自憐、去孤獨的良方。至於,書寫自己的好處,在爬梳成長之路時,看到大時代和小我的位置,需要理解的無奈和安頓的情緒,便有道理了。許多時候,成長的苦有了道理後,就像情緒回家一般,它便不再會不平的亂竄,擾攘眼前的安寧。
相信五十歲上下的人,看美珍的《牙刷》,會有熟悉親切的感受。鼓勵你如果能動手也以一隻牙刷或一隻冰棒做為記憶的引子,將之書寫,喚醒昔日童年氣味,保證對生命成長的悲苦,將有煥然一新的看法,能與「快樂送到家」節目單元一同進行「寫故事,說心情,學習寬恕」。
牙刷
作者:丘美珍
小小的眷村房舍中,我家15坪的住處擠著一家8口,還得騰出2坪空間開個小小雜貨店。空間太有限,小小的住家中,廚房跟浴室是擠在一坪的水泥地面上。媽媽用瓦斯爐煮完晚飯後,就準備一個大桶鐵鍋,在爐上燒起熱水,順便把銀色鋁製的大澡盆,放在廚房的地板上,先備好冷水,等待爐上水滾後,再加入熱水,給幾個孩子一一洗澡。
全家人的盥洗用具,包括8枝牙刷、8條毛巾,全都掛在廁所外面,介於飯廳跟廚房中間的幾吋寬的牆上,牆面前立著一個家人共用的洗臉盆架,琺瑯洗臉盆上面,有著紅色雙囍字和喜鵲圖案,為灰色雜亂的小空間,憑添世俗的亮麗。
全家人的牙刷牙膏,每天暴露在廚房的油煙中,躲也躲不掉。那時,雖然媽媽只規定每天刷一次牙,清早起來刷牙時,總覺得牙刷上不止有牙膏的味道,還有若隱若現的油煙味,之後用毛巾洗臉時,更覺油煙嗆人。
爸爸是基層公務員,領著微薄薪水,供養一家人絕不寬裕。有100戶的眷村裡,眷舍卻大小有別,依官階決定。村里門牌號碼在1到40號的,是高官和家眷的住處,他們住在有花園的洋房中,有公務車接送,跟我們只隔著一條巷子。
記得我們的門牌號碼是50號,是如鴿籠的狹窄眷舍,我們這條巷子的左鄰右舍也都跟我們一樣,在小小的屋簷下過著自己的日子,一戶緊挨著一戶,隔著薄薄的牆壁,可聽見隔壁鄰居晚上收看的電視節目,或媽媽管教孩子的打罵聲。老鼠更是常常穿門過戶,到各家廚房搜尋殘羹剩飯過活。
兩坪小鋪養活一家大小
雖然,我們配置的眷舍空間狹隘、擁擠,但是我們卻過著那時代罕見的富足生活。印象中,我們從來不曾出外買過牙刷牙膏,因為家裡開的店舖,麻雀雖小、五臟俱全,生活用品全部給自足,凡欠缺香皂、毛巾、拖鞋、衛生紙、燈泡等,只要到前方小店貨架上直接取用;孩子的零食、飲料、文具,也一應俱全。每天一睜開眼的生活,我們就仰賴著緊緊相連的兩坪大的小店供應。
迄今記得,小時候只要一嘴饞想吃零食,就可以自由取用店內的蜜餞、糖果、餅乾,這樣的富足,使我被同儕羨慕不已。不過,這一切太過理所當然,我已經習慣這種小小的富足,小時候的嘴饞被滿足後,我長大後反而對零食不感興趣,看到有朋友特別花錢去買零食時,反而心裡覺得奇怪,「零食還要買嗎?家裡不就有了。」
有時看到朋友因為壓力太大而狂吃零食時,或是聽說有人因此會把冰箱理的東西一口氣都吃光時,我也不了解,為何吃東西會變成可以抒解壓力的良方,我的理解是,肚子餓了才需要吃,不是嗎?
不過,這種童年小小的富足的生活需要付出代價。放學後,孩子們從小學一年級開始,就得一個人看著店,一邊在櫃臺寫功課,一邊做著小伙計,幫忙打理客人的需求,結算各項貨品的款項,直到晚上8點半打烊為止。小小肩上扛著顧店營生的責任,孩子們從此沒有放肆玩樂的自由。
(林凱沁主持的「快樂送到家」節目,每週五09:05-10:00播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