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幸福窩】
你,愛我嗎?
文雅怜 (佳音電台「給你幸福」前節目主持人)
「媽媽,妳愛我嗎?」
「愛……!」
一日至少三省吾身,總被二女兒追問著這個問題。一日被她問煩了,問她是否對媽媽的愛覺得沒安全?還是我的某種行為會引發她感覺我不愛她?只見她露出賊兮兮的笑容說:「都不是!我只是喜歡聽妳說而已!」原來,只是個人喜好問題!看來無法有效說服她改變喜好,只好順勢回答她的每日三問:「唉……。」
愛的言語需質量兼具
過去面對「愛的語言」這門學問,總覺得每個人的差異不會太多,不會太強烈。但是看著家中三個孩子,卻發現他們各自愛的語言是如此不同。有的最在意的是「陪伴」—精心的時刻。
這不只是一般所說:一天只要有一段高品質的十五到三十分鐘的陪伴即可。這樣的陪伴需要「質」,也需要「量」。透過了真實的陪伴,我們所花的每一分鐘,都將化成愛的符號,累積形成在孩子的感受中。
相對的,當我們有各種理由而無法陪伴時,就可以明顯感受到對方情緒的累積和無法消化,很多親子衝突也在此一觸即發。
「我可以感受到,他對我有情緒!」一位媽媽這樣對我描述她的孩子。
「情緒?我自己都很有情緒!我還要陪伴處理他的情緒?」另一位家長抓狂說。
身處在高壓的社會,或許現代的父母不需要再花時間去織布、溪邊洗衣、升灶煮飯,但是卻需要花很多時間與精力去處理複雜的人際關係、經濟壓力與社會壓力。
只是,如果我們願意蹲下來,蹲在孩子的身邊,我們會發現當我們陪伴孩子的時刻,其實我們也在陪伴自己。我們試著去了解孩子的世界,正如孩子試著去了解大人的世界,原理是一樣的。如果你的孩子也是需要「陪伴」來對話的,那麼試著調整步伐來陪伴他,是最好愛的表達!
聽話,聽肯定的言語
我另一個孩子愛的語言是「聽話」--聽肯定的言詞。還在牙牙學語的階段,就可以感受到他對肯定言詞的反應,當我們明確鼓勵他對的行為、稱讚他好的態度時,他的笑容是立即而明顯的。
肯定的言詞不只是泛泛的總稱:「你好乖」、「你好棒」,更重要的是指出具體事實:「你在媽媽講電話的時候願意安靜的在旁邊等我,你願意尊重媽媽,真的好棒,謝謝你!」肯定的言詞,也不是甜言蜜語,而是願意注意對方做對的地方,即使只是一小點。透過了真誠肯定,我們所說的每一句話,都將化成愛的磚塊,累積建造在孩子的自信上。
相對的,如果我們常忽略肯定,或覺得稱讚鼓勵孩子會有可能把他變驕傲,就有可能錯過孩子真正的需要,讓孩子感受無盡的挫折、失敗。
以我們家的孩子來說,有時我們會想,是不是他有一位「憂憂」常會出現在大腦指揮部的座位上(如果你有看過「腦筋急轉彎」這部動畫片,就會懂我的意思)。因為不需要花特別多時間陪伴,這孩子也可以自得其樂的玩和學習。但他似乎有一個探測器,只要感受到大家明示或暗示的負面話語或態度,就容易開始有「覺得自己不夠好」的情緒。
如果我們願意停下來聆聽,聆聽我們口中說出的話重播,或許我們會明白,為何肯定的言詞對我們每個人都很重要,因為我們可能也被其他人的言詞傷害過。如果你的孩子也是需要「聽話」來對話的,那麼試著常說正面造就的話來陪伴他,是最好愛的表達!
言語隨情境人際而變
面對不同的情境、不同的人際,「愛的語言」可能會有不同的轉變,在家喜歡被陪伴的孩子,在學校也許最盼望的是肯定的言詞。而隨著年齡的增長,孩子可能也會有感受的轉變,從喜歡「禮物」的表達,變成喜歡「服務的行動」。重點是,如果我們希望正確無誤的表達我們對孩子的愛,就需要先把對方「愛的外語」學好(因為通常對方愛的語言跟自己的都不一樣)。
花上時間、花上心思、熟記單字、反覆練習,成為拉近彼此距離的不二法門。
「媽媽,妳愛我嗎?」
「愛!但是你也可以告訴我,還有什麼方法可以讓你知道:我愛你呢?」
「古時耶和華向以色列顯現,說:『我以永遠的愛愛你,因此我以慈愛吸引你。』」(聖經 耶利米書31章3節)
(「給你幸福」節目,每週五16:05-17:00播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