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投縣合作村位於仁愛鄉東北部,霧社東北方,在濁水溪上游,是賽德克族最早的村落,也被認為是花蓮縣境太魯閣群人的發祥地。農產品以水梨、高麗菜、波菜、蕃茄等高冷蔬菜為主。
國泰醫院台北總院資深藥劑師李偉烈,921地震後,開始每個月與國泰醫院醫療團,開車到離台北6小時的仁愛鄉合作村做醫療服務,風雨無阻迄今12年。

深入部落看見需要
李偉烈在大學時期曾赴排灣族部落進行醫療服事,畢業後念念不忘那段美好的時光。他在國泰醫院工作時,擔任基督徒團契召集人,1999年921地震發生讓他的關懷更強烈,便主動聯絡埔里基督教醫院表達願意組團提供災民免費醫療服務,埔基安排他們11月進入災區。他們一行十餘人浩浩蕩蕩的攜帶大批藥材與設備上山,卻發現霧社一帶沒有太多病人。
當夜他們禱告時,感受到上帝帶領他們來此絕非突然,於是次日一早,請埔基的司機載他們深入廬山,希望拜訪幾個教會,看是否需要他們協助的地方。
沒想到那位司機是賽德克族,司機帶著他們進入賽德克族人居住的幾個村落,才發現偏遠山區裡有很多原住民部落。在平靜部落一個破舊的教會裡,迎面遇見帶著四個子女的憂愁師母,因為經濟困難,他們將離開當地教會到花蓮去。
那次造訪讓李偉烈進一步的看到他們的需要。由於要組成一個醫療福音隊不容易,因此他回到台北後,把所看到的向醫院基督徒團契的弟兄姊妹說明,更從從那時起,他與三位基督徒持續禱告半年,直到2000年6月,聯絡到當地教會的傳道人、徵召志願者、備妥藥物和器材,才開始首次醫療福音服務。

醫療服務增長信心
當地每天只有一班車往返霧社,離他們最近的醫院是埔基,鄉民生病了,得花一天的時間往返醫院,除非急症無法支撐,否則居民就醫的意願不高。加上居民收入不穩定,許多人藉酒消愁,影響健康,導致平均壽命只有五十幾歲。
李偉烈體會短期的巡迴醫療對他們助益有限,甚至會產生負面效應,因此他們決定「長期定點服務」的目標,對象就是南投縣仁愛鄉合作村的塞德克族原住民。
隔年,他們上山時正好貝利斯颱風襲臺,一路上狂風夾帶豪雨,車子在積滿水的路面顛頗前行,抵達時才知道來程道路已經被沖垮。居民看到他們又驚訝又感動,一位老婦人一手撐傘一手拿著鍋子,內裝著她僅有的食物——自己種的水梨來看他們,他們好感動。
那天停電停水,幸好地震時留下的發電機還有少許的油,他們就著那點油發電,當最後一個看診病人結束後,油盡燈滅,讓他們印象深刻。
李偉烈說,上帝早已看到居民的需要,透過醫療隊給予他們幫助,恢復他們的健康。一位年輕人因為糖尿病嚴重導致無法工作,醫療隊每個月帶藥物給他,經過一段時間治療,他的情況改善,能正常工作,還能享受健保服務。這幾年,他們除了看診,也為病人建立病歷,迄今超過千份。
這些山區的早期路況不好,尤其從霧社到合作村,途經五個土石流區,多次車子開過去,路就坍了,回程得靠鄉民用推土機推開土石才能過去,雖然如此,上帝從未讓他們去不了合作村,或困在半路上回不了家。醫療團員每次經歷這些困難,卻又看到上帝伸手幫助他們,他們對上帝的信心越來越穩固。

神的美意本是如此
上山服務七年後,院方高層開始注意並關心這事,首先安排社區醫學部主任上去,回來後向院方報告當地的需要及醫院能提供的幫助,並規劃與升等有關的社區服務學分,鼓勵需要升等的準主治醫師樂於參與服務。從此,醫療隊不再缺乏醫生,甚至名額超過規劃的人數。2011年6-8月,國泰醫院的正副院長特別上去關心,回來後在醫訊上發表文章,吸引媒體採訪,這事也在院內產生影響力,讓更多的人主動投入。
另一方面,看到醫療團定期上去在教堂裡做醫療服務,讓原本呈現衰退的教會漸漸興旺起來,不斷有新的傳道人願意留下來,陪伴照顧村民,這是他們當初所想不到的結果。(本文圖片由GoodTV「真情部落格」提供)

(本文整理自涂慧美主持,每週日16:05-17:00播出的「從台北看天下」節目內容)

李偉烈與國泰醫療團提供原住民醫療服務,也為病人建立病歷

我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