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唱·童·年】
「咱的囝仔咱的歌」有感
曹翠英 (教育部簡任秘書、國立台北大學兼任副教授)
思想起
人的一生都在學習,學習成長、學習茁壯、學習適應這個世界,每個階段都可能有各自的任務,但有一點是共通的,就是讓自己在平穩中成長或茁壯,卻是共同必須的,音樂本身,可以讓人產生這種神奇力量,兒歌尤其是凸顯。兒歌,是孩子童年的快樂感受,也是重要記憶,更是成長不能抹滅的印痕。
由文化部前身文建會,自2000年起徵選出版的新一系列1-7輯優良兒歌「咱的囝仔咱的歌」,誠如申學庸資政所講,堪稱是華人世界極具啟發、建設性的『新兒歌資料庫』。
聽音樂前輩娓娓道來「咱的囝仔咱的歌」,據說花了十來年的心血,從徵選活動、作詞、譜曲、到收錄系列國語、閩南語、客語與原住民語兒歌在裡頭,以第7輯來說,從第1首「春天的笛聲」到第60首「讓愛看得見」,不僅展現詞曲的豐富多樣化,裡頭有四季變化的、有介紹動植物的、有隱藏親情溫暖的、有貼近生活的、有心智遊戲的,這些旋律快慢皆有的傑作,饒富教育、趣味與生活體驗的功能,它怎麼可以被埋沒呢?應該讓它成為陪伴孩子的最佳恩物,成為孩子長大後典傳的記憶。
核心理念與思維
人的一生都在創造感動,唯有感動可以讓人一生眷戀。我本身是個母親角色,一路陪著孩子成長,過程中從來沒有缺席,同時也是個熱愛工作的教育行政人員,對生活有許多體驗,知道我們人無論智者、愚者,他的生命與生活中,最重要的除了健康,就是情感,也都可以稱得上是人生的「1」,因為有1,才可以累積無數個零,也等於創造無限的可能,它也算是人生的養分。
「音樂」是情感的一部分,當然也就不能刻意忽略。盼望透過政府與民間共同的智慧與力量,讓花了很多心血譜寫的兒歌,能夠不斷的流傳下去,在孩子心裡紮根。個人體認到「兒歌」至少有六大核心理念與價值,與各位分享如下:
1、兒歌就像是在述說一個動聽的故事
兒歌,說它美麗也好,說他純真也好,都對,就像是唱的人雀躍、快樂,聽的人開心一樣的自然,如同講故事的人、聽故事的人都很出神一樣,它會成為孩子童年的記憶,忘不掉,就算刻意也拔不掉。
2、兒歌在追尋一種感動的力量
我們能夠享受到自己所珍惜的事物,這是一種快樂與幸福,若是能將快樂與幸福的感覺,分享給許許多多人,就隱含著一種感動的成分在裡頭,我們就要追尋這種感動的力量,我認為這是對孩子的最佳獻禮。
3、兒歌中所追求的幸福感,就好像是在任何領域追求成功一樣
我認為只有行動才是成就事情的首要力量,當我們預見這個理念所帶來的美意時,更要以行動來支持、來做,「做就對了」,惟有行動才能帶來改變,帶來一切好的力量進來,當然美好也就達成了。
4、兒歌中的分享,也是一種間接的「助人為快樂之本」的力量
助人可以讓人既快樂又健康,而且長壽。也許將來的研究可以做做,是不是童年有兒歌陪伴的人,他過得比較快樂,他的壽命將會比較長。
5、兒歌可以營造一種比自己成功更重要的價值
愛因斯坦曾經說過「我們要立志成為有價值的人;而只有為別人的人生,才是有價值的」,說的白話一些,它就是一種善念、一種善願,為別人帶來真正幸福的價值。
6、兒歌融入文化、幸福、助人、快樂這些元素與內涵
某種程度上,相當於不斷的複製好的氛圍,當社會越來越多這樣的氛圍時,你想社會怎麼會不美好呢?我相信兒歌能傳達這種氛圍。
推廣兒歌
如何推廣兒歌呢?我想政府可以跟民間一起來努力推動:
1、兒歌可以當作是重要的教學資源,提供給縣市的中小學、幼兒園,在課間活動,在遊戲、表演、鄉土、特色課程等等,學習過程中融入兒歌的元素,甚至是幼兒或低年級教學時學習疊音、語詞,為增加可讀性與展延效果,可以用唱的、用動感方式來表達,那種印象更令人深刻。
2、兒歌可以透過校與校之間的交流,以傳唱、陶冶等不同方式去做,涵養孩子柔軟的心,讓其「外在雅緻、內含高華」。
3、據我了解,透過音樂界前輩申教授學庸在資政會議上的呼籲,教育部蔣偉寧部長充分感受到,已請幕僚、國教署的國中小組連結縣市一起落實推動。
4、可以透過社教館所,諸如電台、台灣藝術教育館的宣導,讓兒歌在社會教育層面、與父母親職教育的參與,得以更多的推廣開來。
最後,衷心盼望真正做到注入藝文的種子,讓藝文元素來美化、滋養孩子溫厚的心,等同於我們也潛移默化影響了未來的父母,而且讓這份美好價值永續傳承,我相信透過我們大家一起來努力,它或多或少留下一些美好典範,讓孩子的童年不會空白。
(本文整理自簡麗莉、魏德瑜主持,每週三16:05-17:00播出的「歌唱童年」節目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