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是·愛·家】

男子氣概 既要保留也要再進化

彭菊仙 (資深媒體人、親子叢書作者、專職媽媽)


當社會的結構改變,兩性的面貌即產生變化,我們很難阻擋男孩在兩性特質的光譜中,從「超雄性」朝向另一個方向靠近。只是,當前社會仍舊以「生物特徵」作為兩性發展的最主要基礎,因而,一個心性調和而能見容於普遍價值的男孩,將生活得更自在、身心更為愉快。

我們應當繼續灌輸並鞏固男孩們健康、適切的雄性本質,使他們在兩性的向度上偏向雄性、又帶有一些雌性的體貼細膩,這將使他們成為最適生存的「溫柔男子漢」。


無論男女,都要以培養「獨立人格」為優先


不該再將「男性氣概」強灌在男孩身上,尤其是霸權式、攻擊式的狹隘男性氣概!不論教養男孩或是女孩,都應該從「培養獨立人格」出發,再以切合男孩生理特質、社會責任以及未來角色的模式,勾勒出不同於女孩的教養方向。

例如,擁有責任感、堅強勇敢、體魄健康、獨立自主。在少子化的社會中,父母必須常常提醒自己:讓孩子習慣吃苦,習慣碰釘子、習慣別人的批判、習慣靠自己的力量來解決問題。


要男孩像男孩,就讓爸爸站出來當範本


男孩在幼兒期即開始社會化,性別意識也逐漸形成,他所有的思想行為都是透過觀察模仿而來,而他人生中的第一個男性表率就是爸爸,因此要男孩更像男孩,爸爸正是關鍵人物。

爸爸如果能在言談舉止中適當展現陽剛之氣,男孩幾乎就會像同一個模子般默默拷貝。喜歡運動的父親絕對會養出小球迷;喜歡修理物品的父親,也絕對能找到最佳小跟班;對另一半尊重體貼的爸爸,也會從兒子身上得到貼心回報。

媽媽們要記得適時退場,讓男人有機會擔起教養的責任,讓男人用他們的方式帶領男孩!


透過各種生活細節,灌輸合宜的性別意識

即使這個時代對於男孩的穿著打扮和行為模式有著更寬廣的尺度,然而,符合男性生物特性與社會期待的男孩,將擁有更正面的自我認同感、生存適切感。這並非要男孩壓抑情緒的表達,拒絕學習體貼,而是要教導男孩去了解一般男性出於自然的行為舉止,同時也要留意人類約定成俗的穿著習慣,讓他們更能掌握合宜的行事分寸。

因此我們有責任從食、衣、住、行等各種生活細節中,來強化男孩的性別意識,例如:說話方式、肢體語言、應對進退等。如果發現男孩的言行外表偏向陰柔,媽媽應該適時導正,防止他將女性化的舉動變成習慣。


鍛鍊男孩健朗的體魄

有朝氣的陽光男孩,都有一副強健的體魄,這非表示男孩一定要高壯威猛,而是整體看起來體格健朗、自信奕奕,充滿活力。通常,女孩判定男孩的第一標準通常就是身高,但這畢竟是遺傳因子所決定,不能強求,況且高個子也未必就是陽剛氣魄的保證。即使先天條件不佳,但是後天若能補強營養,尤其在青春期特別注意鈣質與蛋白質的攝取,再加上適當的運動、身形的鍛鍊,男孩也能擺脫纖弱無力的形象,建立良好的自我感覺,而願意繼續保持陽剛健朗的男性氣質。


獨生子、么子不需要加倍的關愛!

現代的獨生子特別多,父母們的確會在無形之中過度呵護獨生男孩,為他們擔太多心,怕他們遭受危險,因而不敢大膽放手讓他們獨自行動,也捨不得讓他們吃苦,因此阻礙了他們發展冒險犯難、堅毅果敢等雄性特質的機會。

此外,在多子女的家庭中,排行老么的男孩通常都顯得特別陰柔,這是因為父母對老么特別疼惜,捨不得他們長大,或者不容易感受到他們長大。

因此父母要能自我提醒,不要過度保護獨子或么子,要給他們獨立成長的空間。

而在眾多姊妹中長大的獨子,則要引導他多與同性朋友相處,讓他有機會觀摩其他男孩的言行舉止,並受到感染與同化。


接受孩子天生的身心氣質,享受豐富有趣的親職體驗
 
  如果所有的努力都做了,兒子依舊是一個心思細膩、溫婉敏感的男孩,而且要他改變性格顯然讓他覺得痛苦,此時,就要尊重孩子與生俱來的身心氣質,不僅要幫助他認同自己,也要使其見容於社會,更要讓他怡然自得的享受生活,擁有與其他男孩同樣的幸福。
 
  在這個尊重多元價值的社會,這樣的孩子反而是獨一無二的禮物,帶給我們更為豐富有趣的親職體驗,讓我們享受到同時擁有兒子、女兒的雙重樂趣!
 
 
  (本文整理自彭蕙仙主持,每週三08:05-09:00播出的「成功在握」節目及彭菊仙《教出好兒子一點都不難》一書內容)

我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