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歌曲·舊時情】
莊奴 為人作嫁 填詞作好歌
張夢瑞 (資深媒體人、佳音電台「老歌曲舊時情」節目主持人)
喜歡聽歌的人,鮮有不知作詞家莊奴,實在是因為他的作品太多,太豐富了,豐富到你隨口唱一首歌,都可能是他填的歌詞。
文壇青年創作流行歌詞
在台灣歌壇成名的歌星,幾乎沒有一個沒唱過莊奴寫的詞。許多電影主題曲都出自他寫的詞,鄧麗君膾炙人口的「小城故事」、「原鄉人」,鳳飛飛傳頌一時的「巧合」、「一道彩虹」、江蕾「煙雨斜陽」,崔苔菁的「春天為什麼要遲到」、余天的「又是黃昏」、「給我一個微笑」,萬沙浪的「風從那裡來」、「海鷗飛處」,還有江玲的「我的小妹」、沈雁的「踏浪」等,都是出自莊奴的筆下。
除了電影主題曲,莊奴還寫下無數的流行歌曲,他寫的「甜蜜蜜」、即使半個世紀後,依然被人傳唱,甜蜜的憂傷,執著的惆悵,不知道在多少歌迷的心上。而那個年輕時寫下此歌的莊奴,如今已是耄耋之年了。
從電影音樂到流行歌曲
莊奴原名黃河,事實上黃河還不是他的原名,他原名王景曦,抗戰時期流亡在外,為掩飾身份才改名黃河。28歲那年隨部隊到了台灣,在軍隊的報紙當編輯。初到台灣生活很苦又拮据,閒時寫些散文、詩歌投稿到其他報紙及雜誌,賺些稿酬,買點營養品。有一次,他讀到宋朝趙樸之的詞:「莊奴不入租,報我田久荒。」心中很受感動。「莊奴」是個佃戶,始終為他人作嫁。
莊奴說:「我也願意作一個奴僕,為大眾服務。奴隸用的是犁耕,我用筆耕,老老實實寫些東西。」從此他以「莊奴」為名,在媒體上發表文章。作曲家周藍萍就是在報上讀到莊奴寫的詩詞,民國47年,天南電影公司開拍歌舞片《水擺夷之戀》,周藍萍遂主動向導演唐紹華推薦素不相識的莊奴寫詞。唐紹華初見莊奴時,不覺得他有多出色,心裡還放心不下。可是等莊奴寫的「願嫁漢家郎」、「姑娘十八一朵花」出爐後,唐紹華看了大為讚賞,從此莊奴正式為國語歌曲寫詞。
最高曾一個月寫48首歌詞
莊奴在歌詞創作上所營造的意境,同行中少有人能及,這和他從小接觸古典文學,又喜歡看翻譯小說很有關係。莊奴不僅筆下功夫紮實,還會編故事,經常臨危受命,寫下一首又一首動人心弦的歌詞。
民國58年到70年,是莊奴創作的全盛時期,由他與左宏元合作的歌曲,支支動聽,條條大賣,電影、電視、唱片公司天天派人守在二人家門前,等著拿剛出爐的詞曲;甚至香港、新加坡的娛樂界,也慕名前來與他合作。據莊奴透露,他創作50年,作品超過3千首,最高紀錄,一個月寫了48首歌詞。
莊奴認為,歌曲是一種時間藝術,一首歌即使再好,若因為太長而無法讓人記住,就顯得吃力不討好。流行歌曲在短短的幾分鐘之內,要表達一樣東西,除了主題、情節,還要有辭藻、韻律與意境,才能打動人心。事實上,要達到這個標準,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文學修養奠定創作歌詞根基
莊奴透露,他開始為流行歌曲寫詞時,曾受到不少同事的批評,指責他隨波逐流,追求流行。他沒有理會,在莊奴心中,音樂只有好壞之分,沒有所謂的藝術歌曲較高雅、流行歌曲較粗俗之說,「好的流行歌曲不見得比藝術歌曲差,相反地,流行歌曲的境界更高;它不是靡靡之音,從詩歌歷史看,很長一段時間,詩就是歌,歌就是詩。今天的流行歌曲,也許就是明天的詩。」有人請莊奴給「流行」下個定義,莊奴的解釋是這樣的:「當它來的時候你擋不住,當它走的時候你留不住。這就是流行。」
莊奴在歌詞創作上的造詣,委實令人佩服,這些年不斷有人向莊奴拜師學作詞,莊奴很少答應,他說:「作詞並不困難,但是要具備一些相當的條件,否則寫不出好作品。」這些必備的條件包括:要有古典文學的修養,勤讀詩詞歌賦;還要有新文藝的表達技巧,「如果具備這些,一點就透,根本不需要向我學。」
寫首好歌快樂無窮的耄耋
說起來令人難以相信,一生為流行歌曲作詞的莊奴,至今沒有去過舞廳,沒到過夜總會,沒坐過咖啡館,平時以讀書看報進修,以蒔花為消遣,對歌星、影星從不來往,即使認識多年的鄧麗君也是透過書信聯絡,他把自己與五光十色的娛樂圈隔絕起來。其實莊奴也不是故意封閉,只是他不喜歡交際應酬,自然不習慣那種喧鬧的場面,許多演唱過他作詞的歌手,至今還不識莊奴的盧山真面目。
莊奴對名利看得很淡,對旁人恭維他是「詞壇泰斗」、「作詞大師」,他坦承很不習慣,認為那是虛榮,他認為,做人做得好是本然,作品寫得好是恰巧,這樣活著才有味道。莊奴一生最感榮耀的事,就是他寫的「海峽的上弦月」,被編入國小國語教科書中做教材。莊奴說,如果要蓋棺論定的話,四句話就可以形容他:「一事無成,兩袖清風,寫首好歌,快樂無窮。」
「老歌曲.舊時情」將於七月十二日介紹莊奴寫的流行歌曲
(林國欽、張夢瑞主持的「老歌曲舊時情」節目,每週六17:05-18:00播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