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點現場】開工大吉
從台北到北京
石詠琦 (新世紀形象管理學院創辦人、前佳音電台節目主持人)
北京外國語大學的語萱發來一則簡訊,提醒我在三月初開學之後,每周末下午,去給他們的演講隊,上兩小時的演講與主持人訓練。演講隊的學員來自各個科系和年級,大約有五十多位。
大學老師變成企業講師
在大陸開展學校教育,其實是我最早來北京的主要目的。2007年春天,當我踏上來京的飛機時,是應聘一家外語學院當英文老師的。沒想到當我住進宿舍,開學的前兩天,學校說校長換了,我的課程撤銷,不得已的情況,我只好接受上海的朋友邀請,參加了一個企業論壇,自此在大陸成為一名企業培訓師。
運氣很好。次年兩岸正式三通,並且北京舉辦奧運,中國各地的銀行為了加強服務,徹底的對員工進行各種禮儀形象訓練,一時間,我變成了禮儀的代言人。再加上我所寫的一本《奧運禮儀》成為北京奧運志願者的必讀工具書,這一年我幾乎是從頭忙到年底。
培訓這一行在大陸是個新興行業。在北京、上海、深圳和廣州,都有至少三千家顧問公司經營各式各樣的培訓,也就是教育訓練,相關行業的老師更是不計其數,有的老師只在某家企業上班三天,就會自稱名師。名氣大一點的講師,每講一天課程的費用,據說是人民幣25萬。
利益鏈下的培訓師真相
培訓業百花齊放,並不意味著我就可以成為名師,得到社會和企業的認可。原因有幾個:
第一,我是台灣人,早期所謂「台灣經驗」是個優勢,到如今是個劣勢。企業要聽的是大陸的案例和操作模式,如果看到是台灣來的老師,在上海或深圳還可以受歡迎,到淮河以北,基本上不但不吃香,而且會受到排斥。
第二,大陸培訓的操作方法是,由培訓公司向企業提案,推薦幾個講師,而後向講師砍價錢,向企業報價。最關鍵的不同,是培訓公司會定期向企業相關人員回饋一些利益,如此形成一個利益鏈條。所以,講師好壞基本上是次要,最關鍵的是價格,和其中的利差。
第三,講師必須有知名度,就要靠一些陪襯。這些「打」知名度的公司,可以把一個從未講過課的籍籍無名小咖,一夕之間捧成「大師」。但是我不想這樣虛假,希望憑藉實力慢慢走自己的正道。
走出小確幸抓住發展機會
所以,我立下的宏願是在大陸「佈道、弘道、行道、傳道」。特別是在前幾年我六十歲的時候,這個願望特別清晰,那就是:希望在十年之內,講完一百所大學,幫助一千個大陸學生,走出迷茫。
上帝聽見,也很給力。至今我已經講完44場各大學的不同課程,並且把他們的各種問題,彙總成為一個名為「學生百問」的專欄。2015年,我並且挑出36個經典案例,與好友石賜亮博士,共同執筆寫成一本暫定為「職場物語」的新書,把這份成果與兩岸的讀者共享。
物轉星移,現今的大陸已經卯足力量「走出去」。這裡不再需要傳統的加工產業,取而代之的是新媒體、文化創意、影藝、高等服務業、還有能操世界各國語言的外交家、醫療服務、養老養生等等的行業菁英。台灣的年輕人來到這裡,如果能夠具有創意、網絡操作能力或外語能力,都有非常好的發展機會。相反的,如果還是抱著「小確幸」的保守心態,到大陸是沒有競爭力的。
新年伊始,是回顧與前瞻,今天如果努力,明天必定展翅上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