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故事館】
柯昌蕙: 她不是胚胎,她是我女兒
佟建隆 專訪 / 編輯室 整理
柯昌蕙得知懷孕的那一刻真是欣喜若狂啊,因為這是她和先生的第二個孩子,她好期待寶寶快快來臨。懷孕十六週到醫院做羊膜穿刺,當醫院通知腹中懷的是唐氏寶寶時,她嚇得手足無措,把電話丟下,全身發抖,美好的期待瞬間跌落谷底……。
異國求學經歷上帝
定居美國維吉尼亞州的柯昌蕙,國中二年級就被父母送到新加坡兩年再轉到美國讀書。在臺灣沒有接觸福音的她,在這充滿自由的國家經歷上帝的真實與信實。
「高二那年,因為種種原因導致情緒低潮,便隨口問身邊無憂無慮的基督徒好友,沒有人看過上帝,怎麼知道上帝是真實存在的?好友滿臉笑容很篤定的回答『我們知道』。」這一刻,她發現同學生命裡有個東西是她沒有卻渴望得到的。不久,有機會到這同學家住,使她有機會接觸福音。
某天她向來訪的牧師提出心中的疑問:「……請問出生不久的嬰兒若是死了,他是去天堂還是地獄…?」以為這麼白目的問題會遭來嘲笑,沒想到他們不但沒笑她,還把上帝的愛及福音真理告訴她。同學父親說,他迄今仍不知道嬰兒死了會去那裡,但是這是上帝的事,不是他的事,他只要相信上帝掌管萬物、帶領一切。那天她感受一股溫暖溫暖進入心裡,在牧師的帶領下禱告邀請耶穌基督進入生命帶領一生。學業結束後她回臺灣進入教會並受洗。
她清楚自己想要進入婚姻想要擁有孩子,在尋覓伴侶的過程中,上帝要她先預備好自己。果真,當她預備自己不久,終生伴侶出現了。
留下或引流兩難間
丈夫Ran Jarrell是高大壯碩的美國人,在大學擔任資訊工程師,兩人有相同的信仰與價值觀。婚後第一個孩子是聰明調皮的男孩,三歲會說中英文,還會拿螺絲起子把門拆掉,因此對他期望頗高。漸漸發現兒子好動坐不住,不願意拿筆寫字,煩惱兒子教養時,發現懷了老二。
第二十週去醫院做羊膜穿刺,醫院通知她腹中懷的是唐氏寶寶,她害怕發抖不斷地說:「這不是真的,這不是真的!他們弄錯了,他們弄錯了…」驚叫聲中先生來接聽電話。
當先生獲悉胎兒是女的,想到他們之前為孩子取名,若是女孩就叫Faith(信心),於是一個意念進入腦海:「歐!我的女兒Faith(信心)!」
第二天,醫院分析唐氏寶寶可能有的各種情況,重複她腹中的只是「胚胎」不是「孩子」,他們可以決定繼續懷孕生下來,或引流終止懷孕。她邊聽邊哭,心亂如麻,先生決定蒐集更多資訊再決定。
當時是聖誕節前,回家路上,車子的收音機不斷地播放聖誕歌曲,她想許多人都在歡慶救主耶穌基督的誕生,如果放棄這孩子,是否以後聽到聖誕歌曲就會想起自己扼殺一個未出生的寶貴生命?
跟隨神或跟隨世界
她不敢把這件事告訴教會裡的任何人,深怕一旦說出來,就沒有回頭路。
整日躺在床上哭泣時,她第一次很清楚聽到上帝說話:「你要跟隨我還是跟隨世界?」她沒有回答。「我做不到也不想這件事發生在我的身上,於是轉過身又繼續的哭,上帝仍然繼續如此的問我。」上帝沒有說明她該怎麼做,只是要她去找答案。
「對醫院而言,這是一個胚胎,對我先生而言,這卻是我們的女兒。」
Jarrell不是開口閉口就「阿門」「哈利路亞」的人,但是在鍵時刻,他開口說話了:「這是我們的女兒…是我們的baby girl…我們怎麼可以這樣待我們的女兒?」
「信心的確是我們的女兒,如果流產,我會說她是我們的女兒,可是獲知懷的是智能不足的唐氏症孩子,我開始害怕卻步,覺得沒有面子……。」
她是女兒不是胚胎
過程中,上帝讓她看到自己的驕傲與自負,她自認自己與先生都是高學歷,兒子也很聰明,無法接受會懷身體殘缺女兒的事實。
這段時間,她從拒絕承認、跟上帝討價還價、生氣、到接受事實、並開始找資料尋求幫助的過程中,上帝不斷把曾撫育或幫助這類孩子的人帶到她面前,第一個是曾幫兒子做脖子復健的物理治療師。
這位基督徒治療師收養在母腹中缺少羊水導致腦部受損的癲癇孩子,透過早療復健,這位女孩不但是特殊奧運的選手,並大學畢業又通過特教老師執照考試。這對母女對生命的不放棄與努力,以致於留下豐碩的成果,成為柯昌蕙徬徨無挫時極大的鼓勵。
某天去餐廳吃飯,看到一位笑容燦爛、會寫字、會說話、會表達的唐氏症女孩,她的母親還是大學教授,也是基督徒。上帝透過這些人讓她看到他們和孩子的美好生命,體會上帝的安慰大於人的安慰,乃決定留下孩子,並和先生報名參加唐氏症協會及早期療育協會的課程。
接納事實尋求幫助
女兒出生後不久,他們即刻展開早療與復健。為了讓孩子有足夠的活動空間,他們放低整潔標準,把客廳變成治療室,放置跳跳床、溜滑梯等,讓孩子盡情活動。信心在他們的投入和幫助下,外表仍然有唐氏症兒童的特徵,但是言語、行動、行為和一般孩子無異,兒子也因為在家教育,許多不好的行為態度及生活習慣漸漸調整過來。
她感恩的表示,「雖然妹妹還有一段漫長的路要走,但是感恩我在面臨『引流』或『生下』兩難的痛苦抉擇時刻,上帝以愛呼喚鼓勵我以信心的腳步跟隨,以致於妹妹的表現比一般唐氏症兒童好很多。這件事讓我相信祂的帶領是最好的,也學習到要接納承認孩子的問題,面對並積極尋求幫助,就能看到美好的事發生。對於特殊孩童,父母若能在出生後的三年內努力復健做早療,就能換得孩子未來三十年的成果。」
(本文整理自佟建隆主持,每週日22:00-23:00播出的「佳音會客室」節目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