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人很早就有遠離家鄉、四處探索並進行貿易活動的歷史。過去兩百年來,亞洲人越洋過海,主要為尋求更自由與更好的生活。離開家鄉的亞洲人,大多數前往美國、加拿大與澳洲。如同任何地方的移民一般, 他們飽受苦難與歧視,卻仍有為數不少的亞洲人,找到了新天新地。 |
|
|
|
華人
從一八四○年代開始,華人開始移入美國本土,以加州為落腳之地。由於當地的掏金熱,以及在礦坑、鐵路建設和農場中可以找到勞力工作,加州遂被華人稱為金山。如今,華人是美國最大的亞洲族群,總數達二百四十萬人,以勤奮與成就聞名。而一八五二年至一八九八年,則是華人移入夏威夷的主要期間,大型蔗糖農場引入約五萬名華人勞工。 加拿大接受第一批大規模的華人移民,則是在一八八零年代為了建築加拿大太平洋鐵路所需。而接下來幾股華人移民浪潮,包括一九八零年代逃避回歸中國統治的香港人,使得華人成為加拿大人數最多的少數民族,超過一百萬人口,約佔加拿大總人口的百分之三點五。 在澳洲,從一八五零年代一開始也是黃金吸引了華人移民。然而當地人的恐懼和憤恨,導致一九零一年的白澳政策,排斥亞洲移民。這項政策一直到一九七三年才正式廢止。一九八九年天安門事件之後,有大約二萬五千名中國留學生在澳洲獲得政治庇護。 |
|
菲律賓人.越南人
菲律賓人在美國則是來自亞洲的第二大移民族群,計有一百八十萬人口。雖然他們分居於美國各地,但以加州、伊利諾州、紐約州及紐澤西州為主要聚集處。如今菲律賓人成為美國服務業的主要支柱。繼華人與日本人之後,菲律賓人是夏威夷的第三波移民代表,在一九零三年至一九三零年間,約有十二萬五千名菲律賓人移入夏威夷,在蔗糖農場工作。 越南在一九七五年西貢淪陷後,大批越南人逃離共黨統治來到美國,其中包括前政府官員與軍人。而加拿大也是接受越南難民的國家之一。同時,一直到一九八五年,約有五萬越南難民歷經絕望與危險來到澳洲。即使在今日,仍有越南人偷渡入境,尋求庇護,而被安置在居留中心。 |
|
南韓人
美國的南韓移民在一九八○年代達到高峰,每年約有三萬新移民入境。隨著南韓經濟改善,加上南韓人在美國遭遇種族歧視(一九九二年洛杉磯大暴動中約二千家南韓人經營的商店遭焚燬與搶劫),移民人數逐年遞減,在二○○二年,則不到七千人。 |
|
日本人
從一八八○年代開始,第一波以農民為主的日本移民,如同華人移民一般,對美國西岸的開發與成長,扮演主要角色。然而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時,由於戰爭引起對日本的恐慌,使得超過十萬名日裔美國人,被囚禁在居留營中。隨著華人的腳步,在一八八五年至一九二四年之間,約有二十三萬名日本人被引入夏威夷,在蔗糖農場工作。 |
|
南亞人 英國境內最大的移民族群,則是超過二百萬的南亞人,佔總人口數超過百分之三點五。多數的南亞移民在英國必須長時間工作,來經營小本生意,例如小吃店、雜貨店或書報攤。但是也有一些南亞移民登上英國豪富階級。 去年移民至美國的總人數一百萬人中,超過七萬一千人來自印度,使印度成為美國第二大的移民來源國。印度人移入的歷史可溯及上世紀初,印度旁遮普農民到美國,在華盛頓州的木材廠以及加州的農場工作。而近年來技術移民特別受到美國資訊業的歡迎,例如被微軟併購的Hotmail免費網路郵件創始人就是印度人。 在加拿大,南亞移民超過九十萬人。第一波移民也來自於上世紀初的印度旁遮普,這些印度農民到加拿大的鋸木廠工作。在一九八○年代,數以千計的塔米爾人為躲避斯里蘭卡內戰而來到加拿大。絕大部份的南亞移民在加拿大守法安居,然而有一些旁遮普人與塔米爾人遭指控以金錢和武器援助其家鄉的分離運動。 印度人與其他南亞人為重建遭受大戰重創的歐洲提供充沛勞力,尤以法國、德國與義大利受惠最多。由於寬鬆的庇護政策,使德國在一九七○和八○年代,成為來自斯里蘭卡的塔米爾人避難所。 在大英帝國統治時期,印度人以契約勞工身份被運送到帝國的各地,其中包括非洲殖民地。到了二十世紀早期,許多印度人由於經濟因素自願移民至東非。如今在東非國家,如肯亞,大部分的零售業是由印度人所控制,也因此導致當地人的怨忿。在一九七二年,烏干達的獨裁者阿敏,以印度人獨佔商業為由,驅逐了將近六萬名印度人。許多因此遷居英國的印度商人,不乏在烏干達頗有規模者,也必須在新居地一切重頭開始。 |
|
(本文整理自李佳珍製作主持,每週六09:05-10:00播出的「打開世界的窗」節目單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