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目標的出國進修

  目前在美國田納西州范德堡大學 (Vanderbilt University) 企研所的吳亦冉,從小就被父母計畫栽培出國讀書,然而這計畫直到她工作數年後才履行。

  吳亦冉大學主修外文,曾在國內知名企業行銷工作,為了更瞭解企業的整體運作,她選擇進入企研所,期待弄清過去在企業界工作的盲點,譬如:企業除了廣告行銷,還有許多面向、專業,是她不瞭解的。在研究所一年半的學習,助她開啟經營企業的知識與實務。

  在范德堡大學就讀生物醫學工程研究所的張庭棟,讀大學時就立定出國增廣見聞的目標。在大學放射醫學系畢業後,為了增加研究實務經驗及為將來的留學做準備,在等兵單時申請進入耶魯大學做研究。他發現耶魯學生,並非個個都是遙不可及,只要用心,不需妄自菲薄。不同的是,美國大學的研究環境優渥,研究室提供各類新式充足的研究設備,有問題時也很容易找到學有專精專家來請教。短短兩個月學習,除了專業知識,他與同學或老師之間,都建立了深厚的情誼,也對將來留學的生活有了一個清晰的概念,可說是滿載而歸。


中西學生的差異

  美國教育側重訓練學生獨立思考,上課時老師不會發講義,會給學生議題,由同學分組討論。英文底子不錯的吳亦冉,面對完全沒學過的經濟、統計、微積分的原文書時,感到無比的壓力,每天都會哭一哭後再上學。美國學生課前只需花半小時準備,她卻需要預備三小時以上才敢去上課。

  中西文化差距是另一個不同的體會。當同寢室的美國室友,被電視廣告吸引笑成一團時,她卻在旁霧煞煞。她看見有些亞洲學生,遇到壓力或挫折,就縮回自己熟悉的環境,直到重新建立自信心後再面對課業。因此,她建議留學生應多擴大自己的生活領域,多瞭解民情,包括看球賽等…,藉機增進語言會話能力。

  此外,不同地域的學生有不同的差異,例如:亞洲學生通常數理較強,正統的美國人則較弱;西方學生在表達上很有自信,無論對或錯都敢講,亞洲學生則怕說錯而不敢表達。吳亦冉和中南美洲的學生處得最好,因為她們都很熱情洋溢很容易相處,但小心一不小心初吻就會被她們奪走了。

  在美國人面前說錯話,他們只會覺得很有趣,就像是美國人說中國話一樣,只要和人的會話經驗多了,自然錯誤會減少,尤其我們在意的發音正確與否,其實並不是最重要的。他們的建議是,要盡量表達,不要擔心說錯話。

  他們提到,中西思考邏輯不同,中國人常先講因再講果,但西方人通常都先講果(結論),再提到前面支持的論點。因此,整理思想脈絡,清楚論述,在求學過程中是非常重要的。


為就業做準備

  為了幫助學生熟悉就業市場,美國大學開學初期就計劃性的教學生寫履歷表,協助學生演練應徵工作的情境。通過這些幫助,吳亦冉只用一頁紙就能寫下簡潔清楚、讓對方一目瞭然,能贏得資方青睞的履歷表。

  為了瞭解美國一般就業市場,她利用暑假打工,賺到四、五千美元。這個經驗,她建議準備留學的朋友,不妨事前打聽學校的位置是否容易工作,畢業後的就業率如何,學校能提供這方面的資源有多少?有了這些資訊,不論爭取工讀機會、或對畢業後的就業都很有幫助。

  其次,為了就業,她經常向學長請益,如:查詢公司的產品、背景、財務狀況,將來可能會遇到的問題,及如何將經驗轉換應用在工作。為了更清楚這些問題,有時和學長打一通電話,需要花三、四小時準備資料內容,結果所得到的收穫遠比課堂來得豐富。

  她認為,既然到了美國,就應主動瞭解社會及產經業脈動,並不斷累積經驗,因為這些是課堂學不到的。

  張庭棟所學的是重視論文及研究成果的理科,暑假時他並不急於外出打工,而是將心力完全放在做實驗和修正實驗方向。他建議,在國外讀書要敞開心懷,除了老闆(研究室裏的教授)給的研究題目,更需要不斷大量廣面的吸收相關領域的最新的研究成果及方向,瞭解新的實驗儀器,對研究常會有意想不到的幫助。挑選研究教授也很重要,如果其為箇中翹楚,常有機會得到產學合作的經費與支援,如由廠商提供未上市價值不菲的儀器供實驗研究,無形中也增加自己的競爭力。張庭棟建議,要攻讀理科者,平日得多吸收新知,也必須注意市場脈動,以避免畢業時已與市場脫節。

  張庭棟舉了個自己活生生的例子來提醒海外學子。他大學時拿到全國大專盃空手道賽第三名,他說他並非是最優秀的選手,當面對個子大的黑帶高手,剛開始也會心生恐懼。但他立刻克服恐懼,思索戰略,衡量自己的優勢是輕巧速度快,當下做出主動出擊的決定,以致贏得比賽。所以他建議,面對陌生的環境,一定要對自己有自信,千萬不要被懼怕打敗,與其花時間害怕徬徨,不如勇敢踏出第一步,就會愈來愈有信心,才有機會贏得最後的勝利。

(本文整理自溫小平主持,每週一至週五23:00~24:00播出的「天使不打烊」節目內容)

我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