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二八事件、總統大選,牽動國人的不安、對峙與仇視時,曾受政治事件影響的雷倩(雷學明將軍的女兒)與白崇亮(白克導演的兒子),在春天展開一場心靈自由的對話。
面對過去的家族傷害,他們選擇用「愛與放」化解仇恨,「光與熱」進入生命暗層,讓復活的春天驅走生命裡的死寂冬日。
 
雷:大自然有四季,走過蕭瑟的冬季,才能進入復甦的春天,人的生命也是如此,需經過沈潛,才會煥然一新。有一年我去加拿大洽公,撥出半日開車往北部走,經過一間印地安文物館,看見他們在酷寒艱困的環境下與大自然搏鬥的史料,不由得產生敬畏的心。歷代中國人,在人口眾多、環境貧瘠的環境中生存,同樣是不容易的。
 
白:的確,萬物在春天變化復活,我們的心靈若能走出幽暗陰沈,就會有新的事物發生。我曾到中國北方及俄羅斯旅行,那兒的冬天沈寂蕭瑟,有死亡的味道,但是春臨大地後,大自然明顯的變化,處處充滿生命力。人的一生總會遇到艱難困阨,卻因為有堅強的韌性與生命力,不輕易被打倒,反而激發出內在的潛能,與活下去的勇氣。
 
雷:二二八事件發生,正逢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的復原期,我國從世界大戰、中日戰爭、兩黨戰爭走過來,整個世界包含台灣社會,民生凋零、處處充滿了哀痛、擠壓、飢貧,有人徵兵到遠方,回家鄉後,發現人事全非,戰爭帶給他們的是無止盡的痛苦記憶。
 
白:我們是戰後出生的四、五年級生,父母那代就沒那麼幸運,戰爭使他們顛 沛流離,個性與價值觀被扭曲,造成無數的悲劇,是我們無法想像的。後代沒有這種慘痛的經歷,以致於兩代對事情的看法,有很大的差異。
 

雷:小時候聽到中日戰爭、南京大屠殺等事,心裡對日本人有很深的恨意。參加學校遠足,老師請我吃飯團,因著「民族大義」我斷然拒絕。大學時,對經常去日本旅行的朋友不屑一顧。
   讀研究所時,認識一位日本朋友,經過掙扎後決定停止交往,因為我無法邊恨日本人邊跟他做朋友。沒想到他說:「我們也恨那些日本軍閥,但是你要恨這些無辜的人到什麼時候?」這句話給我很大的警惕,歷史的仇恨使我將所有的日本人放在同一框架裡,過去我以為自己是好人,這句話卻讓我看見自己帶著仇恨走了多年。

 
白:我問一位調到日本東京工作的同事他家人對去東京的反應。他說,父親沒 想到他們那一代與日本人作戰,這一代的孩子卻要到日本工作。他父親說,時代不同了,鼓勵他應該去看看!
   這是一種用新的眼光看待過去事物的能力。做為一個人,看到有人受傷害,我們心中難免會不舒服,但是卻忽略了究竟該恨的是什麼?成見,使我們將事件擴大或推給可見的人,事實上是「恨的思想」折磨人,如同穿透的惡魔,催促人製造更多的仇恨與悲劇。
 
雷:面對歷史的傷痛與仇恨,戴國煇教授提到「歷史是可恕(饒恕)不可忘(遺忘)」,前民進黨施明德主席也是持著這態度面對歷史事件。但是社會上普遍存著兩種處理仇恨的態度,一是「我們饒恕了,就對不起曾經歷過苦難的人」;另外是「如果你去關心或處理,他要指揮你如何去關心或處理」。這牽連兩個層面,首先是被傷害人受到迫害,以致於永遠要求公理正義。其次,是非直接的加害人或被加害人,怎麼去面對歷史。
 
白:這是一個頗嚴肅的問題,站不同的角度會有不同的思考與要求。首先,外界不能夠去要求受害者饒恕傷害他的人,必須當事者自己去完成。然而,我們的怒氣熬不過時,一天都不好過,且容易往仇恨的牛角里鑽而無法自拔。受傷害時,當事人會有很深的恐懼,內心充滿了黑暗、混亂、緊張、憂慮,因此需要勇氣去面對。慢慢走過黑暗,前面就會有盼望的經歷,如同從死裡找到復活、從酷寒中找到春天,感受人間有愛、上帝有情,新生命從此展開!
 
雷:可否談談你所經歷過的白色恐怖呢?
 
白:據姊姊的回憶,父親失蹤那天,我讀小六,正值半夜,我熟睡中不知情。他在軍法監獄待了兩年,父親走的那天是哥哥去領遺體,我們在一天內就草草下葬。第二天下著傾盆大雨,我到墓地跪在墓前,猜想裡面躺著的是爸爸。這事發生後幾乎十年,家人避談此事;因為不面對它,無法明白整個緣由,就把憤怒傷害用在彼此的身上。雖然我外在的學業工作表現得不錯,內心卻經常混亂不安。
   感謝的是年幼時,家附近的巷子裡,一位鄰居媽媽開始兒童主日學,我跟姊姊就從那裡走進教會,並認識了上帝。縱然有這麼悲慘的遭遇,心裡卻一直有聲音對自己說「你的生命不會僅止是這樣!」這信念帶領我一直往前走,我從這群基督徒身上體會到愛是什麼,體會到這世界有超越我們苦難的永恆,使我們能繼續往前走。
 
雷:希臘史詩或中國的武俠小說,都是以牙還牙、以眼還眼的處理仇恨問題。這是生生世世永遠無法走出仇恨的方式。白董事長因為找到愛的源頭,不但能走出仇恨,且能用愛來面對。
 
白:除了愛也需要盼望。年輕時,周圍的人都很愛我,我卻被恐懼緊張包圍著,感覺不到他們的愛與善意,妻子常說她非常愛我,我都時常沒有感覺。四十歲以後,我體會為人夫為人父的的滿足與喜樂,也看見生命裡的盼望,慢慢的我終於明白為什麼人不能只憑感覺生活。
   體會到,我也唯有放,才有空間裝載驅動我們生命,從上帝而來的光、愛與溫暖。聖經中提到,即使遭遇患難也是歡歡喜喜的面對,因為患難使我們熬煉,熬煉使我們成熟,以致於用不同的態度面對仇恨,並產生永恆的盼望。
 
雷:我認識許多的年輕人,他們在各方面受人羨慕,但因為心靈受過傷害,總覺得不配被人愛,更難接受沒有條件的愛。
 
白:我在尋求醫治的過程中,接 觸世界級的心理輔導大師,他表
示,人類只有一種精神疾病,就是所有的人都被愛得不夠。因為沒有經歷過完全的愛,被愛的經歷不完全,以致於去愛的也不完全。我們要面對、承認心中的不安全感,否則它會以反面的形式出現,使人不是過份畏縮就是過份高傲。
 
雷:我們或許沒有經歷過這麼大的破碎與恐懼,卻每天帶著傷痛不安破碎的心,尋找更瞭解我們的人時,該如何相信有人會無條件的愛我們?
 
白:我在教會參加禱告會時,牧師提到禱告會時間雖短,卻是我們彼此連結、紀念 受苦的弟兄姊妹、分享感恩的時候。人與人間的心靈與生命連結是可貴的,當我們互相守護連結,把信望愛帶給人,陪伴人走過死蔭幽谷,美好的事就會滋長,也有力量面對黑暗與挑戰。
 
雷:有人說,唯有愛才能化解仇恨對立往前走,也有人說,唯有公平正義的法治,才能有理想的社會。你怎麼看公義呢?
 
白:我在紀念父親的文章裡提到:「我相信父親在臨終前體會到一件事,地上的公義是暫時的,上帝的慈愛才是永恆的。」這不表示我們不追求地上的公義。人爭的公義要看涵蓋什麼層面與面向,是長久或短暫。我們需要有公義的回應,但是在追求公義時,沒有慈愛來平衡,最終是沒有出路的。我相信,最終的公義是在上帝裡,祂的公義是永恆的。
   我父親得到平反,對家人來說是重要的,若要追究,難道這就叫平反?這樣的補償就夠了嗎?這是沒有止境的一條路,因此要平衡公義與慈愛,只有上帝才能做得到。否則我們一直抓著心中的恐懼與仇恨,就會不斷走進過去的惡夢裡。
  (本文整理自雷倩主持,每週一08:00-09:00播出的「展翅747」節目內容)

我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