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翻閱《心靈深呼吸音樂CD手札》的畫作時,許多人的目光被一幅幅生氣盎然、韻味天成的畫吸引住。作者宋珮,人如其畫,自然、纖細、雅致、沒有壓力,如她筆下所呈現原色原味的花草世界。

山野鄉居的孩子

目前擔任中原大學人文與教育學院「藝術史及藝術欣賞」課程講師的宋珮,生於台灣東北角的金瓜石。她的畫作可以看見山野花叢的景物,與伴隨她成長的歲月。

宋珮於金瓜石的老家,是依山臨海的日式房子,環境寧靜單純。由於地處偏僻,沒有聯外運輸工具。少了大都市的繽紛熱鬧,宋珮童年不是往鄰居家跑,就是倘佯於山野間。挺拔的樹木、路邊的花草,成了宋珮成長的深刻記憶。

她說,金瓜石的雨天夜晚,顯得格外安靜,雨水沿著屋簷落下,整個大地彷彿只有「滴瀝、滴瀝」的聲音。春天山上開滿櫻花和杜鵑時,她就沿著花叢撿拾路旁小石子;秋天到了,她拔芒草,與彩蝶在山野間追逐隨風飄散的芒草種子......。

當她成長後,雙腳再次踏在那片土地上時,童年奔跑於山野的記憶油然而升,與自然界的親密情感在心中迴盪。那片大地成了她吸取記憶與生命的寶庫。

圖畫裡找到歷史軌跡

宋珮原是讀語文的,在輔大讀書時旁聽了蔣勳老師的美學課,首次看到畫作時,驚訝於自己對圖畫的理解力與感受力比文字強。以前最頭痛背誦歷史課本的脈絡,但是從圖畫裡,她卻能找到歷史變化的軌跡,就開始到其它大學旁聽相關課程。

當時台灣大學教授中國美術史的李霖燦教授是故宮博物院副院長,他如數家珍的介紹中國的美術發展,課程內容讓她著迷不已,同樣的課連續聽了好幾個學期。

她發現,歷史也可以從圖像中介定時,引發她對藝術史研究的興趣。天生的藝術細胞呼喚著她,大學畢業後,選擇遠赴美國攻讀藝術碩士,並創作、著書、翻譯到如今。

持平眼光看待藝術

宋珮到了國外唸書後才逐漸體認,學藝術所遭遇的波折困難,也曾面對藝術與信仰是衝突、亦是融合的迷惑。

當多數人把藝術當作一切、最高的指標或精神上最渴望的終極目標時,上帝卻挑戰她怎麼看待藝術。

她認真探討信仰後,清楚凡事要把造物主上帝居首位,藝術品是人對造物主的讚美、認識及對信仰的體會。也是傳達、演譯或反射創作者對人生的看法。清楚原則、釐清造物主上帝與藝術的順序後,藝術就不再是創作者的迷障。

她說,這世間只有上帝能創造一切,人有的只有將所看見的所體會的加以整理、重新組織的能力。如:樹木是上帝創造的,藝術家只是把自己對樹的「看法」呈現出來。

繪畫是一種祈禱與對話

六年前,宋珮再次體會:繪畫是一種祈禱、是一種對話。透過隨筆畫,可以隨時與上帝對話,舒解心裡壓力。於是她隨身繪畫工具,隨時透過繪畫向上帝呈明心意!

這本她最新創作的畫作,是以自然界的一草一木呈現對造物主的頌讚。她也引用畫家馬奈的話,說明創作的心路歷程:「馬奈願自己成為『靜物中的聖法蘭西斯』,似乎是盼望自己能像法蘭西斯一樣與自然靈犀相通,可以藉著花卉、瓜果,說出心靈中最細微的顫動。對我這個拿畫筆塗鴉的人來說,把自然畫進畫裡,是一種對造物主的禱告;法蘭西斯在各樣創造當中,看到天父的愛,而我願藉畫畫回應這份愛。」

山野長大的孩子-宋珮,以敬虔的心,畫出心中的愛、讚美與禱告,也畫出山野鄉居的成長回憶。

(本文部分整理自魏德瑜主持,每週日21:00-22:00的「佳音會客室」節目內容)

我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