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論生活中、工作上,我們不免會遇到問題,人生是一連串瞭解問題,與選擇處理方式的過程。遇到問題,期待或等著別人告訴我們如何解決,或替我們解決,往往是最不切實際的想法。

解決問題的能力,不但是一種重要的EQ學習,更是一個人所以能在職場上不斷勝出的關鍵特質,因此對這種能力的養成格外必要。

我們曾經提過「獨立思考的能力」,這種能力與「解決問題能力」有別。養成「獨立思考能力」,使我們能主動判別問題發生的源由。

但職場目標的達成,不單是能判斷問題為何,決定解決問題的方法也非常重要,因此「解決問題能力」,使我們能從思考家進化為實踐家。

同一問題,常有不同的解決方法,而每種方法將會導致不同的結果。解決問題的能力,不單指知道解決問題的可能途徑,也包含對各種途徑進行優缺利弊的分析與選擇的能力,最後便是做成決定與採取行動來解決問題。

對與上算,怎麼選?

該如何養成解決問題的能力?兩個基本原則:「正直」與「勇敢」需要先行確立

正直是指堅持用對的方法作對的事,勇敢是指勇於堅持道德原則,拒絕做損人不利己的事,勇於做利他卻損己的事。這是決定如何解決問題的底線,如果沒有這底線就會落入沒有原則的妄行中。

當我們面對問題時,我們需要瞭解,有些解決問題的方法是「對」的,但結果不一定有利於己。選擇這種不利己的問題解決方式,我們需要勇氣,這關乎人的品德養成,如何避免以功利的心態做選擇。

成人世界裡,有時存在一種錯誤的問題解決方式,就是以功利為出發,單以結果是否有利於己來左右處理方式上的考量,而忽略道德原則。這種心態可能導致解決一個問題,卻引發另一個更大的問題。

我們如何面對問題,比我們如何逃避被問題傷害,更為重要。以正直和勇敢的品德,做出處理問題的選擇,儘管可能對己「不上算」,卻是正確選擇的第一步。

寬容與倒楣,怎麼看?

對於一個問題的發生,不同人可能有不同解讀。我們看待問題的角度,決定我們處理問題的方式。

以我女兒為例,她在國中時,經歷被同學因嫉妒而排擠的傷害經驗,時間達二年之久。我一直很關心她如何看待這個問題。面對這樣的人際關係挫折,我們可以用「倒楣」來解讀自己所遭受的不公,也可以用「寬容」來看待別人。我的女兒選擇後者。

她告訴我,對於這件事,她的解讀是聖經上耶穌說的話「他們所做的,他們不知道」。我女兒選擇接納人的不成熟與無知,她用寬恕來化解自己心中的不平,而不用自憐來憎惡對待自己不公的人。

因此對於問題解決方案的選擇,取決於我們以什麼價值觀與角度來思索問題。

被人欺負,有人把焦點放在如何避免再被欺負,也有人把焦點放在如何讓自己不受被欺負事件的影響。選前者,我們認為被欺負是倒楣的事,避之唯恐不及;選後者,我們把被欺負看成是對寬容與恩慈品德培養的機會。

對問題用不同的方式解讀,影響我們如何處理所遭遇的問題,也影響我們能從問題的經驗中成長多少。

問答案vs找答案

解決問題的關鍵,在於取得答案。但往往多數人取得答案的習慣,是用「問」的,而不「自己找」。

要養成解決問題的能力,重視尋找答案的過程,比答案本身的獲取更為重要。因為答案的取得需要對問題瞭解、思考的過程,這過程有助於方案的抉擇。因此放棄問答案,尤 其是找「標準答案」的錯誤習慣,而願意忍受找答案的辛苦過程是非常重要的事。

台灣的教育體系使多數人自小養成「背」標準答案,而非「找」答案的問題處理模式。因此我們往往知道答案,卻不知道答案所以為答案的原因。而我們找「標準答案」的錯誤習性,更是嚴重危害我們的職場生涯。

要鍛鍊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首先需要調整的,就是死背標準答案的錯誤習慣。因為職場里許多所遭遇的問題,都不見得有「單一」而「標準」的答案,往往有帶出不同結果與付出不同代價的多項選擇。因為答案是多元的,因此找答案的能力,來自找答案的方法,而最差的方法就是直接問答案。

我們要養成問「為什麼(Why)?」,而非「是什麼(What)?」的習慣。要培養不怕煩、喜歡想,追究問題根源的習慣。尤其不要輕易接受不假思索、得來容易的答案。要養成解決問題的能力,就要先養成自己尋找答案的習慣。

既然答案不是單一,如何多元、開放的尋找答案,就非常重要。創意思考對解決問題能力的養成,十分重要,關於這一點,我們下期將有更多的討論。

(本文整理自紀惟明主講的「展翅上騰—Office EQ」節目內容,讀者可於佳音網站的「節目精華」處點選收聽)

我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