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心理學家對中年以後的心理危機,提出了不同的處理和建議,其中的共同點都提到:一個中年人,不可停止對社會大眾的服務,藉著發動關懷情操,和服務中愛與大我的責任,開創一個有生產力的中年生涯,這是中年危機的良方之一。 再者,就是中年以後,不可仍然妄想著年輕歲月裡的抱負和夢想。千萬不可有「如果」或是「能夠」的話,則人生便會「如何」的不同等想法。 因為,活在這樣的假設回想裡,會蘊釀一個中年人有著懷材不遇的苦毒,特別是如果人生上半場的童年經驗或是成年期,有著太多辛苦和不順遂,又不知如何消化情緒的話,就教人加倍感傷,中年的心理危機就更難解套了。 在服務人群中找到生命意義 就心理專家對中年危機的簡單處方可看出,年到中年以後,要消極的避免對過往成長生活負面的反芻外,還要積極的在服務人群中找到生命的意義。 在我的中年旅程裡,我依循著耶穌說的話,面對我的中年危機和中年再出發。 耶穌說:「你要全心、全性、全意愛主你的上帝。這是最重要的第一條誡命。第二條也和它相似,就是要愛人如己。全部律法和先知書,都以這兩條誡命作為根據。」(新譯本聖經 馬太福音二十二章37節) 我融會貫通了主耶穌的話成為中年危機處理的歷程。首先,面對自己的信仰,再次省思上帝與我的關係,祂對我生命的鍾愛與救贖,如此的確定,讓我勇於接受在世的生命面貌如此形成,是來自祂的愛與恩典。同時決定以人生下半場的有生之年,再承受祂愛中獨特的交託,決定遵祂而行,祂在聖經裡的話將成為我下半場旅程的地圖。 而在中年人的成長中,我實行「愛人如己」的寶訓。 我以白話文改換說法,來解釋「愛人如己」的意思就是:「以對別人的好對待自己,以對自己的好對待別人」。 於是我對一個中年人的愛人,做如是的理解:中年人對於愛人,不是心中的關切而已,而是讓受苦的數據成了臉譜,呼喚出愛人的動能,繼而有具體的付出行動。 在愛人方面,我決定,不要只是關切,也要行動。於是中年以後的行動力,讓我沒有時間做一個反芻不利而憂鬱的中年人。 而在愛己方面,為自我成長設下學習旅程。學習獨處中的自我訪問,在自我訪問裡,自我認識、自我接納,同時我發現我需要靠著對上帝的委身和信仰,再一次深深的與我整個人生和好,包括我的身世、身份、夢想甚至對死亡的恐懼。 於是我為了愛自己走一趟和好之旅,做為我銜接人生下半場的出發。 透過學習與夢想和解 在中年以後,我深深的接納自己的身世,和一身缺憾的特質,也計算上半場未圓的夢想如何再圓?或是讓它走? 於是在中年以後,我與夢想的和解是,再次背書包上學校,享受學習的快樂。 至於對死亡的恐懼,我則發現,如果我能如此尊祂而行,實踐愛人如己的歷程,在我的人生下半場,我將是一個快樂的中年人。 上帝是我安身立命的根基,好好活就不必怕老,甚至勇於迎接死亡。因為對基督徒而言,生死皆有信訊的。 中年以後,以「愛人如己」為危機處理之妙方,實踐了與身世、身份、夢想和死亡的和好,的確讓我更踏實的再出發。 期許如此,中年以後的生之行徑,和終了的死之樂曲,能成為讓下一代一部可讀的範本。 (「展翅上騰-快樂送到家」節目由林凱沁主持 每週五08:00-09:00播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