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點現場】
知足,就是大利
>文雅怜 親子家庭叢書作家、佳音電台前節目主持人
「有錢沒錢,討個老婆好過年」這句話,隨著兩性經濟自主覺醒,在有了家庭和孩子後,夫妻兩人還能好好同心規劃金錢,不讓經濟成為夫妻爭吵的主戰場,實在考驗著彼此的智慧與品格。
辭去全職工作,回歸家庭,收入實際的減少,代表我需要學習更精準的管理時間、家務和金錢;需要學習更多技能和創意來滿足家庭需要;需要培養更多明辨和耐性來判別「需要」和「想要」。
為了更精準的管理,家中的金錢規劃、生活作息,都有記錄,且一段時期就重新檢討與調整。家中的三個孩子,從小就習慣有各自的作息表,幫助照顧者知道時間如何使用,孩子們也知道他們各自該做的事。這樣的習慣,延續到他們選擇在家自學,依然能自制的按表操課和記錄學習進度。而收支的記錄與規劃,也成為我和孩子們一同學習管理的課程之一。
為了學習更多技能和創意,我們一起動手完成許多工作。孩子們從小學習洗菜、煮菜、洗衣、曬衣、清潔打掃、一起粉刷牆壁、組裝輕型家具,省下清潔費和裝潢費。
婚後我學習用家中的兩把剪刀,設計一家五口的髮型,省下美髮費。透過創意,我能每天享受兒子的手沖咖啡和小點心。我們家還曾出現:用單人床變成的沙發、床板變成的臨窗書桌……。這些為了滿足家庭需要所做的改變,後來竟成為好友與家人每次進門時的驚喜!
為了培養明辨與耐性,我們和孩子們一同學習思考「如果沒有買這樣東西,是否會帶來立即而明顯的危害」?所以我們家接收來自各家的二手玩具和衣物,我們也會自製玩具和用具。耐性,讓我們減少買而不用的困擾。回顧來時路,生活不虞匱乏,真知道我們身處恩典之中。
金錢管理很重要,但不是生命中幸福的來源。我們學習不錯過生命中更大的事、學習更有智慧的管理生活,更重要的,是學習為每件事知足和感恩!因為我相信「敬虔加上知足的心,便是大利了。」(聖經 提摩太前書6章6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