搞定腸胃道,

遠離過敏與失智

宋晏仁(國立陽明大學醫學院教授、台北榮民總醫院家庭醫學科特約主治醫師、書田泌尿科眼科診所家庭醫學科主任醫師)

 

【簡介】

腸胃道負責吸收與排泄,而且具有人體60%-70%的免疫系統功能及遠較我們過去所理解的神經賀爾蒙功能。近年研究,已經證實腸胃道的健康與我們的過敏病、情緒、乃至於智力都有關係…

 

胃腸道不只有消化功能,

更具有神經、內分泌及免疫的功能

從小我們就被教導,胃腸道負責消化食物的功能,吸收營養素,並且排出消化後的廢物,這就是我們熟知的消化系統。平時消化系統受自律神經管轄,我們幾乎不感覺其存在。但你是否曾因為考試、面談或者第一次的約會,而覺得胃腸翻攪甚至必須上廁所?這表示神經感知系統與腸胃道是相連的。反之,當我們胃腸不舒服時,情緒也受影響。

醫學進展到上一個世紀,由於研究技術限制,不得不把全身各個系統拆解來探討,以至於使我們有人體器官系統各司其職的錯覺。過去數十年的研究發現,全身各系統其實緊密相連,息息相關。現在我們知道:胃腸道不但是消化食物的通道,更具有免疫、神經與內分泌的功能。

 

胃腸壁有全身最多的淋巴組織,

可說是最大的免疫器官

消化道的表面細胞,從口腔、食道、胃、小腸到大腸,各有不同結構,大抵與食物的攪拌、運送、消毒、分解、吸收、排泄有關。但由於我們吃進去的東西並不一定都是乾淨無菌的(嬰幼兒時期,隨手抓到而送進嘴裡吞下肚子的東西可髒著呢),因此我們的胃腸道黏膜下方的腸壁組織裡面,從口腔一路到大腸,分布著密密麻麻的腸道免疫淋巴組織 gut-associated lymphoid tissue)。據估計,胃腸道相關的淋巴組織佔人體免疫系統的50%以上,堪稱是人體最大的免疫器官。

 

不良飲食傷害腸道免疫組織,

造成慢性過敏

胃腸道免疫組織負責保護我們免於致病菌、過敏原及毒素的侵襲,更是身體與環境溝通的管道。我們從小經口吞入的任何東西,都是我們的免疫系統學習與認識環境的課本。吃精製食品長大的孩子,多半容易過敏。台語說「垃圾吃、垃圾肥」,就是前人的寶貴經驗,告訴我們錦衣玉食反易致病。

我們攝取的食物越接近原始狀態,就含有越多的天然成分(稱為抗原),讓我們的身體認識而且接受(免疫學上稱為耐受)環境。而吃天然、當季、多樣化的食物,可讓腸道免疫系統不至於長期大量暴露於同一種食物抗原,導致慢性過敏反應。

反之,精緻食品含有純度較高而種類較密集的抗原成分,容易對腸道免疫系統造成長期刺激,增加過敏的機會。更糟的是,加工食品或高溫燒烤煎炸的食物,更含有防腐劑、著色劑、反式脂肪…等天然界不存在的物質,對腸道免疫系統傷害更大,使人更容易生病、發生過敏。

 

腸道菌叢影響免疫功能甚至情緒調節

不管喜不喜歡,從口腔開始,整個消化道都有細菌與我們共生,大腸裡的細菌量更多。過去認為細菌都是壞蛋,因此抗生素廣泛使用,甚至發生抗生素濫用造成的致命腹瀉。直到近年才發現,腸道菌叢其實具有維持健康的重要功能,這些細菌就是現在熱門的益生菌,美國食品藥物管理署甚至已核准「糞便移植術」,讓病人吞下健康人糞便製成的膠囊來治療致命腹瀉及腸躁症。研究更發現,腸道菌叢與情緒也很有關係,已純化出具影響情緒與認知、幫助改善憂鬱症與自閉症效果的菌株。

 

實踐腸道保健之道,可減少過敏、

失智與諸多慢性病

古人說病從口入,西方醫學之父希波克拉底也說萬病始於胃腸,而中醫更有「胃氣壯,則五臟六腑皆壯」的保健原則。可見自古醫家與民眾都觀察到腸胃與健康的關係,現代醫學則證明,腸道保健能改善許多過敏、憂鬱、肥胖及各種健康疑難雜症。那麼,要如何做到基本道腸道保健呢?

第一、排除所有食物致敏原:儘量吃各種天然粗食,避免長期食用精製食物如糖、麵製品、精白米等,當然更不能吃高度加工的食品。

第二、培養腸道益生菌:多攝取可促進益菌生長的高纖維植物性食物,必要時可考慮補充益生菌,但是要注意循序漸進,同時補充促益菌食物,且避免長期補充單一菌種。

 

 

我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