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已經是徐媽媽第三次出現在我的門診間了!
  「醫生,還是沒有比較好耶!」幾乎從踏入診間的那一剎那,徐媽媽臉上的三條線,嗯,應該說是三×三×三條線,就深深印在我的腦海中。
  五十出頭的徐媽媽,家境富裕,婚姻美滿,子女個個品學兼優,實在跟煩惱扯不上邊。可是就在三個禮拜前,硬生生地被婦產科的學長請到我的診間會診。「我有神經病嗎?」是徐媽媽的第一句話,看著她糾結的臉,原想大力保證她沒事的一番話,咕嚕咕嚕地吞下肚去了。

焦慮憂鬱的更年期婦女

  根據徐媽媽的說法,陣發性的熱潮紅、容易冒汗、頭痛心悸已經有兩年多的光景,起先接受荷爾蒙補充治療,症狀稍微緩解一些,後來看報紙不斷報導荷爾蒙補充治療的可能副作用,嚇到不敢再服用。
  原先打算熬到更年期過去就算了,可是生性愛東想西想的徐媽媽,一下擔心心臟出問題,一下煩惱腦袋長東西,慢慢變成醫院裡的常客。徐媽媽的先生事業有成,常年台灣大陸兩地跑,子女上大學研究所,早早出門,晚晚回家,整天看家守門間掛念自己身體,「醫生,怎麼才會不憂鬱?」


不單是荷爾蒙惹的禍

  焦慮憂鬱的情緒變化,是許多更年期女性會碰到的問題。曾經有研究指出,進入更年期的婦女,出現憂鬱情緒及睡眠障礙者,可高達四分之三。以往在用男性腦袋來思考的醫學界,直觀地把更年期當作女性生命中的異常時期。
  補充荷爾蒙,曾經是針對所有更年期婦女的建議,直到這項治療的副作用,逐漸被醫界所了解,才在利弊得失評估下,變成有限制地的使用。然而,即使補充荷爾蒙,也不一定能有效緩和情緒症狀。
  就像徐媽媽的例子,女性在更年期階段經歷的事情,除了荷爾蒙變化外,其實還有很多。婚姻關係的疲態,親子關係的改變,從被家人需要轉變成需要別人的關切,加上對自己身體生理狀況的信心不再,更年期的變化,荷爾蒙雖然佔了重要地位,但相應的環境心態變化,其實也相當重要。

走出憂鬱活出美麗自信

  在了解徐媽媽的處境後,我們在門診開始一段時間的抗憂鬱焦慮藥物治療,有效緩解身體症狀後,開始鼓勵她重新思考更年期的自己,有什麼不一樣的定位。徐媽媽從家人的回饋中肯定自己過去的付出,也在家人的支持下重拾荒廢已久的休閒嗜好—繪畫和跳舞。
  奇妙的是,撥出時間給自己之後,雖然常常安排去參觀畫展以及練習舞蹈,跟家人相處的時間反而變多了。先生開始對她每天行程好奇,想聽聽她的收穫與新知,子女也不把徐媽媽當做不懂世事的老媽子,時時有新話題可以聊。
  徐媽媽的更年期症狀雖仍存在,但心態上忽然年輕起來。從第一次門診至今,已經三個月了,前些天,徐媽媽再次回來門診,笑笑地跟我說:「醫生,我沒有神經病吧?!」這一次,我沒有開藥給她,誰說美麗的更年期需要藥物呢?!

(李信謙醫師主持的「社區大學EZ-GO 健康e點靈」節目,每週二17:05-18:00播出)

我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