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工展現人類互愛的高貴情操

近年來「志願服務」的理念與風潮,在政府的推動與民間各非營利組織的積極投入下方興未艾,尤其西元2001(民國90年)元月政府公佈「志願服務法」後,將長久以來社會基層所匯集的志工人力與服務風氣,向制度化導引同時也為未來志工服務的品質與內涵擘畫出更開闊的空間。

華人社會已有志工行為

幾千年來,國人在中華固有文化孕育下,對於做「義工」一點也不陌生。農業社會的背景加上封建社群的歷史,農閒時期投入張家莊、李家屯的護院巡守團;或是挽起袖口,與堂兄表哥一同修橋補路;或村前莊後的大叔、二嬸的婚喪喜慶,大夥總是隨召隨到,既不支薪也無俸祿可圖。總是一家人嘛,今兒個你幫我、改明兒換我助你,這樣的環境背景下做「義工」,自然成為社群成員的基本「義務」工作。

另有一說,「義工」就是行善做好事的代名詞,反正好心有好報,好事積功德,嘉惠子孫、福壽延年,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所以多做「義工」就是積極行善助人,當然必有福報。這從善惡因果文化而來的另一原由,所以各式各樣的功德會與行善團成立,成為東方義工組織的特色。

為順應潮流各種不同論述,近代逐漸達成通用共識的名詞,皆以「志工」統稱志願服務領域的夥伴。無論是志工或是義工,要怎麼稱呼,個人的習慣或認知或有不同,但看所做的服務還有提供服務者的心態和動機,就成為志願服務的品質關鍵。

抽空做志工快樂自己來

許多人總是說,「等我退休後我要來做志工」,也有人說「等到孩子長大後我要來做志工」,總而言之總是等啊等的,等到孩子長大又要帶孫子,好不容易熬到了退休,又想休息享受每天睡到自然醒的悠閒時光。

其實,許多資深的志工夥伴們都知道一個簡單的道理,即「我們永遠不會有機會等到有空的時候」,因此做志工應該是抽空做。

說來奇怪,事情總是找忙的人做,有人說世界上八成的事情是由兩成的人完成,難怪大部分投入志工服務的人,非但不是閒人,相反的是一群忙著找事情做的人。他們忙,卻忙得充實、忙得開心、忙得快樂。

助人為快樂之本,聖經上說,「你們要給人,就必有給你們的。」、「各人不要單顧自己的事,也要顧別人的事。」,表面上是我們服務別人,實際上服務的過程往往就是學習經驗的累積,施比受更為有福。

在志工提供服務的過程中,常常成為服務者的共同感受,志工在「做中學」也在「學中做」,邊做邊學、邊學邊做的模式與氛圍裡,交織出許多志工夥伴們的自我成長曲線圖。

志工是社會重要的力量

服務別人不求回報,是真正快樂的基礎。志工貢獻時間、專業職能、愛心服務社會,成為文明社會一股重要的支援力量,也扮演著政府工務部門、商務企業領域外的民間第三部門的積極角色。

近年來世界上天災頻傳,從1999年台灣南投縣的921大地震、到南亞大海嘯,以及不久前的四川大地震,這些重大災難的發生正激發出許許多多民間的志工組織,他們的積極快速與效率,讓政府深切體認到來自民間的力量與社會文明的可貴,人類互助相愛的高貴情操,往往是藉著黑暗深沉的痛苦災難的背景而顯現其光華。

我們透過電視螢幕看見,災難現場有許多穿著救難背心或來自各方的志工團體,穿梭在最前線的身影,好像降臨人間的天使。

基督徒志工愛來自上帝

基督徒本著愛心服務社會、關懷弱勢,本質上既非為了積陰德庇祐子孫,更不是做功德增福加壽,而是順服主耶穌的話「做在那最小的弟兄身上就是做在主身上」,動機是愛主、是學習把主耶穌的生命活在人間。

德雷莎修女在成立仁愛傳道會時,就確定服務的對象超越宗教與族群,基督徒志工是以基督的愛成為愛人與服務的動力,自然流露生命的馨香。

服務無國界,更不受宗教種族的藩籬,愛他接納他是不需要問信什麼宗教或屬於哪個黨派,神讓日頭照好人也將陽光給歹人,所以基督徒的志工更應開闊胸襟,在世上做光做鹽,讓世人因為看到基督徒的好行為,而認出你我是耶穌基督門徒的尊貴身分。

「因為我餓了,你們給我吃,渴了,你們給我喝;我作客旅,你們留我住;我赤身露體,你們給我穿;我病了,你們看顧我;我在監裡,你們來看我。我實在告訴你們,這些事你們既做在我這弟兄中一個最小的身上,就是做在我身上了。」(聖經馬太福音25章:36~40節)

(施立民主持「社區大學EZ-GO 真愛紅不讓」節目,每週四17:05-18:00播出)

我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