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順,就是讓長輩過得好
愛,從看見未來長照的需要開始
計志文綜合長照機構總顧問蔡芳文,前雙連安養中心執行長,從小在教會主日學長大的他,曾在雙連教會服事,從事社會關懷的工作,尤其很早就投入長者的關懷工作。三十多年前,當時雙連教會就看見社區長輩們會漸漸老化凋零,未來都會有長照的需要,於是開始籌劃興建長照機構。
初期缺乏資源條件,蔡芳文的本科是電機工程,對於長照也是毫無經驗的門外漢。為此他還報考台大醫療機構管理研究所,從頭開始學照護相關的知識,一步步建構雙連安養中心建構。如今安養中心連年獲得評鑑優等,長輩們在安養中心開創了幸福的第二人生。機構中從原本23%的長輩接受信仰,在進駐之後信主比例超過70%。蔡芳文也以他豐富的建設經營管理經驗,複製到中國佈道會附設計志文綜合長照機構上,建立身心靈整全關懷的長照機構。
長輩過得好就是孝順
把父母送到養老院就是不孝?華人相當重視三代同堂的孝道文化,若把父母送到安養院,的確是會讓人感覺兒女不孝,長輩被家人拋棄。但隨著社會進步,思想觀念是該做調整。家中若缺乏輔具或是無障礙空間設施、欠缺照顧人力和專業照顧的知識;這時,優質的長照機構,就能讓長輩有更好的生命尊嚴和生活品質。
蔡芳文記得有位長輩剛入住安養中心時,他希望兒子能常常帶媳婦孫子來探望他。但是孫子還小,很容易吵鬧,反而讓長輩不太適應。後來這位長輩跟兒子說,自己在這裡有很多活動和朋友,孫子來了反而吵,他也少了跟其他朋友互動的時間,所以不用常來沒關係;長輩反而享受在長照中心的生活。在安養中心,有些長輩心裡會想:「我每一天都把最漂亮的穿起來,因為活著的每一天都是最精彩的一天」。
人體老化的過程,從長期照顧的光譜來看的話,可以分成:健康(生活自理)、亞健康、衰弱、輕度失能、中度失能、重症末期、臨終關懷等七個階段。安養中心可能只服務其中幾個階段,當超出服務範圍時,就需要將長輩轉介到其他地方,長輩得要重新適應新環境。
硬體只是基本款,還要有愛才是家
長輩食衣住行的需求為何?如何選擇長照機構或長青社宅?蔡芳文建議,先去參觀建築物硬體和設備,長照機構應該要像家庭而不是像學校或醫院,色彩和空間應該要像一個家。這個機構是不是像一個大家庭?服務也要比照像家一樣,有成長和醫療支援的功能。環境上,空間是不是沒有壓迫感?有沒有聞到異味?食物上,三餐的營養規劃如何?食物軟硬度如何?是否有經過醫院營養科和餐廳廚師的設計?器皿擺盤上的講究,像不像家裡?還是像宿舍、醫院甚至軍營一樣全用不鏽鋼?衣物上面:床單床套需要有洗滌中心,各種衣物可以配合社區的乾洗店做清洗。
環境動線需要平整,電梯不會自動關門,避免夾到長輩。地面平坦但也不要太滑,淋浴的地方要預防跌倒。長照機構除了完善的硬體設備,更重要的是有關愛長者的文化,若長照機構當中能以愛為經營的基礎,並提供信仰方面的幫助,在臨終關懷和靈性照顧,這對於照護團隊會更加整全完善。安養中心並非醫療機構,但需要針對高齡者或失能者提供生活照顧,包括食衣住行育樂以及醫療支持。良好的安養機構也會了解長輩們不同的健康狀況、生活習慣,才能因應提供最適性的照護服務。
年老,並不是過著「等吃、等睡、等回天家」的三等生活,面對即將到來的高齡化海嘯衝擊,我們需要投入更多的心力在長者身心靈方面的照顧;然而這一切都出於愛。年紀大了,身體漸漸衰老,但當我們願意用愛心照顧銀髮族的朋友,長輩們就會如《聖經》詩篇92:14說的「他們年老的時候仍要結果子,要滿了汁漿而常發青」。我們相信,這是神的應許,也是祝福!
(本文整理自佟建隆主持的「樂齡幸福學」節目,每週一20:00-21:00播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