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進長者生命品質,我心不再憂鬱
施以諾談TIMES乘法照顧
憂鬱情緒不等於憂鬱症
近年來,由於社會議題的關注與報導,憂鬱症的病識感相較於其他精神疾患是比較高的。我們常常聽到有人說,最近好低落好像得了憂鬱症……其實每個人都會有低落的期間,但不一定每個人都患有憂鬱症。真正的憂鬱症患者,可能無法明確表達出自己的低潮與無助,而且患病原因相當的複雜,絕對不只是因為個性的怯懦或不知足;在生理層面,患者可能缺乏內分泌激素;社會層面例如經濟狀況與人際關係,均有可能導致憂鬱。
現代社會長輩會憂鬱的幾種原因:第一,為自己的孩子擔心,面對臨中年危機、失業壓力等等。第二,人的壽命變長,生理的疾病也會影響心理的健康,尤其慢性病的折磨更會造成憂鬱的傾向。第三,高社經地位、有工作成就者,面臨退休生活後頓失人生舞台和重心,感覺自己沒有價值,雖然身體心理還有力氣,但是年紀到了生涯規劃就被迫中止。以上這三類都會導致年長者產生憂鬱情緒。
破除憂鬱的迷思
並不是只有遭遇失敗的人才會感受到憂鬱,有人在人生高峰時也會感受到憂鬱。像是先知以利亞在風風光光行了大神蹟之後,反而跟神求死。人在憂鬱的時候,明明沒有那麼悲慘和失敗,但自我價值就是會感到低落。
遇到憂鬱的人,其實不需要很多的開導,「我馬上來」這四個字,也許勝過千言萬語,因為患者更需要的是傾聽和陪伴,而不是告訴他該怎麼做。除此之外,幫助憂鬱的人「找到新的目標」,也是一個情緒狀態的出口。
最近有一個名詞叫做「微笑憂鬱」,也就是面帶笑容的人不一定是快樂的!有些人有包袱,不能輕易表現出憂鬱,例如牧師、傳道人不敢表達自己的心情不好,甚至有些精神科醫師也有類似的狀況。我們應該要勇敢撕掉憂鬱迷思的標籤,像是不知足、不懂感恩、沒有信心、不屬靈等等。這樣會讓憂鬱的人更不敢承認自己的憂鬱,也不敢尋求他人的幫助。
信仰不是用來解釋苦難的
如何看待基督徒的憂鬱症或其他精神疾患個案呢?
他們也是人,就像人都會生病
一樣,基督徒和牧師當然也會有身心不健康的可能。施以諾說:「信仰不是 用來解釋苦難的,信仰是幫助我們度過苦難。」人生會遇到痛苦的事情,但我們相信即使遇到苦難,上帝也都有精算每個人能夠承受的質量,不會讓我們過於我們能承受的。曾經有一個雙腳不方便的人說:「上帝也許能醫治好我的雙腿,但是祂讓我這殘缺的人擁有平安喜樂,這不是一個更大的神蹟嗎?這樣的平安喜樂你們要不要?」
用TIMES乘法照護面對老人憂鬱
面對憂鬱情緒的處理方法並沒有標準答案,然而人生能朝正向發展,應該是許多因素加成在一起的結果。因此施以諾和輔大醫院精神科職能治療師,同時也是輔仁大學醫學院助理教授吳佳純,共同提出了「乘法照顧」(TIMES)的概念,提升長者的生命品質。
所謂的TIMES包括:
Target目標:人生有目標的時候,會比較開心。退休後,雖然少了原本的光環,卻可以找尋新的目標和舞台。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人際關係:在年長以後人際關係一定有所改變,例如面臨空巢期、同學朋友離世等等。如果長輩能夠找到一些新的人際網路、新的朋友,將會填補心靈的孤單。
Music音樂:音樂是很好的陪伴,也是很好的紓壓。若試著去學新的樂器、去唱歌也會有一個新的目標,但是要在不會有壓力的狀況,單純作為一個興趣來享受音樂。
Empathy同理心:每個長輩都有不同的成長背景,成人都很難改變了,更何況是長者。我們應該了解到長輩既有的習慣和想法,多一點同理心,站在他們的立場去照顧和陪伴。
Safety安全:防滑防跌在長輩照顧上也很重要,因為生理影響心理,一但身體有了困難,心理壓力和憂鬱的情況會遽增,所以身體的安全性一定要顧好。
現代人長壽,我們還有很多的選擇一起來享受TIMES,祝福我們都能預防憂鬱、面對憂鬱、活出快樂健康的樂齡生活!
(本文整理自佟建隆主持的「樂齡幸福學」節目內容,每週一20:00-21:00播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