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住受苦的心
專訪台大精神科權威林信男醫師
你也是曾經或正在經歷傷痛與心靈風暴的人嗎?你想知道要如何才能在壓力、崩潰、創傷中,找到治癒的希望與力量嗎?
《俞快讀好書》本集節目特別邀訪台大精神科權威林信男醫師,林醫師透過《接住受苦的心》這本書,結合靈性、心理學與精神醫學,幫助我們了解各種情緒困擾的症狀與成因。
身為台大精神科權威,林信男醫師一生都在幫人解決問題。行醫53年來,他以獨特的「心理治療+靈性關顧」雙重療法,為許多不同宗教背景的人帶來心靈上的幫助,治好了無數顆破碎、失衡的心。
長年的臨床經驗讓林醫師知道,即便是無神論者或非基督徒,靈性關懷也能帶來顯著的改善。他以自己多年來在臨床、教學與信仰上的豐富經驗為基礎,深入淺出地介紹了現代人常見的精神困擾。
在這本書裡面寫到九種身心狀況,包括憂鬱症、失智症、創傷後壓力症、強迫症、焦慮症、躁鬱症、恐慌症、思覺失調症(精神分裂)、失眠症。這九種症狀現在是普遍現象,很多人都會患病,甚至患病後而不自覺,或知道生病了卻不知所措,面對這樣的困擾,該怎麼辦呢?
憂鬱症概況
憂鬱情緒任何人都會有,但要診斷為憂鬱症,必須是一個人最少連續兩個禮拜,每天都有最基本的兩個現象:第一是主觀感覺沮喪不快樂,第二是過去感興趣認為有意義的事情,如今卻不再感覺有任何意義也不感興趣,除了以上基本症狀還要再加上別的症狀,包含憂鬱症會有很多生理障礙、人際關係問題等,還有臉部會出現特殊的症狀,憂鬱症的英文叫depression,這包括肌肉系統depressed,臉部兩個嘴角會往下垂,看起來就像時鐘的時針跟分針指在七點二十五分,所以如果看到有人平時不是這個臉,之後卻發現有連續兩個禮拜都是七點二十五分臉的話,就需要注意了。
如何面對憂鬱症?
當自己有憂鬱症症狀時,該怎麼面對?或者我的家人和同事有症狀時,該如何幫助?憂鬱症的人心中會產生尷尬,內心希望有人關懷,但卻又覺得這些無意義,即使接受幫助也沒有用,所以若對憂鬱症患者說要通電話或是見面,大部分患者都會拒絕關心。
通常建議的做法是,當感覺患者有憂鬱症的狀況時,可以找一個比較充裕的時間向對方說明自己會前來關心,不管患者有無拒絕,就是前去陪伴。聖經中也有很好的例子,約伯失意,他的三個朋友了解約伯的狀況,在第一個禮拜,三個朋友不說任何一句話,跟著約伯一樣按猶太人的傳統撕裂衣服,這就是最好的陪伴了。
第一次被確診為憂鬱症的人,通常是接受藥物治療,而這並不是像退燒、止痛藥,吃一兩次就會改善,最少要連續兩個禮拜以後才會比較明顯的進步,很多人看了一次醫師就沒有再繼續追蹤,這時候就到了長期關懷的時機了。現今醫術、藥學的進步,對於不同強度的患者都有解決方案,所以鼓勵病患勇敢面對、回到醫療體系,才能夠妥善治療精神疾病。
躁鬱症
另外一個普遍的症狀叫做躁鬱症,患病者情緒會變成很亢奮的狀態,但有差不多超過三分之二的躁鬱症的人開始發病都是以憂鬱症呈現,後續追蹤時只要有一次出現躁症的話,診斷就要更改。
其實對躁鬱症的人來講,輕躁的時候主觀上是非常愉快,周遭的人也會喜歡這個人,所以患者對憂鬱的忍受度就更敏感,因為情緒落差太大了!曾遇過的病例是已經幾年都沒有再發的躁鬱症病人,後來他很懷念輕躁高亢的狀態,所以就把藥停掉,想當然就復發了,躁鬱症的人在復發的時候,比較擔心是膽子大欠缺仔細思考的能力,以至於做出草率的決策,後果就會不堪設想。躁症的病人應在最輕度開始及早發現治療,最好是平常就願意接受預防性的治療,通常只要在兩年內發作過兩次以上的話,我們就建議,即便在沒有症狀的情況下,也做預防性的治療。
失智症
如果自己知曉記憶不好、找不著東西,那就不是失智症,失智症的患者沒有病識感,也不認為自己有問題,當找不到東西的時候會找理由,最常見的理由就是有被害妄想,感覺自己被人家偷東西了,所以常冤枉照顧者。
失智症又叫做阿茲海默症,有兩三成是因為腦血管出問題、無法對腦細胞提供足夠的營養,引起血管性的失智症。最常見的阿茲海默型往往和遺傳有關係,如果有遺傳基因,你還要活得夠久,五十多年前林信男醫師剛剛當精神科醫師的時候,一年看不到兩三個病患,但是現在在醫院天天都在看。主要原因是二戰結束的時候,台灣人的平均壽命大概還不到五十歲,但是現在我們不管男女都都可以活到八、九十歲,最容易發病的年齡大部分都在七十五歲以上,現在幾乎只要你有這個基因都會活到發病年齡,失智症就變成全世界一個大問題。
最近也發現COVID-19新冠除了會讓人們在呼吸道上面得到很大的傷害,還有一些很嚴重的後遺症,因著COVID-19的關係,失智症提早出現,已經有預測說最近幾年的阿茲海默症的人數會增加的很快,所以如何接受失智症已經將成為我們生命中的一部份,除了藥物、靈性關顧也變得特別重要!
信仰的迷思
有信仰的人給上帝醫治就好,就不必看醫生了嗎?
接受醫療也等於是上帝的手在治療,在COVID-19的時候,韓國有兩個牧師被判刑,因為他們認為,他們教會不需要這個醫療。而這種一昧的堅信並不妥當,不能把所有事情都丟給上帝去做,我們還是要盡人的本份並且與神同行接受祂的醫治,創世紀一開始說到人是照上帝的形象被創造的,經過幾千年來,科技醫療的進步是上帝所賞賜的,當然就用感恩的心來接受,你要否定上帝給的賞賜而不接受醫療,那等於否定祂。
診間靈性診療筆記分享
有一對夫妻來我門診,太太說丈夫已經失眠數月,好不容易睡著又連連作夢!
其實多數失眠者會抱怨整夜做夢,干擾睡眠。其實,夢是睡覺的一部分,我們最好以平常心接受即可。
事實上,睡覺做夢就像看一場電影:恐怖的夢就當作是上帝請你看一場免費的恐怖電影;好玩的夢就當作喜劇電影。 我告訴這位妻子:很多人以為一覺到天亮才是正常睡眠。其實正常的睡眠每次以約九十分鐘為一循環,其中包括淺睡、熟睡,以及幾乎要醒過來三部分。每個晚上的睡眠約有四到六次像上面所說的循環,也就是說一般情況下,每晚睡五、六小時到八、九小時都可算是正常。
妻子又表示丈夫除了睡眠障礙,對很多原本喜歡的事,也不感興趣了……這時丈夫說話了:「我其實心裡很難過,一直很想哭,控制不住,又怕被人笑,笑說一個大男人為什麼哭。」 我直截了當告訴他:「那你就哭吧!哭給上帝聽,祂會聽見的。」
我不知道他信不信上帝,但我確定哭泣有助釋放壓力。怕被笑,所以壓抑;越壓抑,心情就越鬱悶:會覺得非常痛苦,像掉進黑洞、無依無靠。
丈夫又說:「醫師,你能不能治好我的病?請你一定要救我,我的孩子都還小,要靠我維持家計。」
我很堅定鼓勵他:今天來我門診,勇敢踏出這一步,你已經贏過百分之七十五的憂鬱症患者。因為全台憂鬱症患者多數沒有到院;根據健保資料,百分之三十的患者只看過一次醫生,之後就斷了治療。從這次會談中,丈夫的連續失眠、對平常有興趣的活動失去興趣、連續超過二星期覺得憂鬱沮喪、對事情不再當機立斷,以及從社會生活退縮,綜合判定結果,他有憂鬱症。診斷確定之日,治療開始之時,接下來就是進入治療。憂鬱症是可治療的,而且其療效相當良好。若大眾對憂鬱症有所認識,就能早期診斷、早期治療,減少病患痛苦,避免悲劇發生。
上帝的恩典是夠我們用的,我們必須要知道,即使心理的疾病症狀越來越多,但是有上帝在旁邊,我們就比一般人更有力量、更有勇氣、更有智慧來面對這些心理上面的所有的挑戰。
(整理:梁恩妤。本文整理自俞國定主持的「俞快讀好書」節目,每週一08:00-09:00播出,歡迎收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