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眼光】「部落Tribe一下」節目獲文化部影視及流行音樂產業局113年廣播節目補助


返鄉創業不困難!運用合作事業協助部落發展
專訪有限責任新北市原住民電腦資訊勞動合作社理事主席林家豪


走一條「與眾不同」的路

你覺得資訊和永續可以結合嗎?你能想像現代科技與傳統文化碰撞,會激發出什麼樣的火花嗎?

林家豪,來自台中市和平區達觀部落,國中畢業前在部落成長,但畢業即離開家鄉,前往台北縣(現新北市)求學,當時的他從沒想過,這一走就是二十六年。

家豪現為有限責任新北市原住民電腦資訊勞動合作社(下稱:原合社)的理事主席,部落族人會稱他為「不用老師」,使用「不用」這詞有兩個原因,一是取自家豪族名的諧音,二是來自他的期許,希望族人們在原合社的輔導之下日漸成長,就再也「不用」老師了!

家豪笑說,他從過去就被認為是「怪胎」,因為他總能做出跌破旁人眼鏡的選擇,在同儕都以警察、幼保、教師作為職涯目標的情形下,他卻偏偏走上一條幾乎不會有人走的路──資訊科技,而這個看似「古怪」的選擇,卻為他奠基了穩固的創業基礎。

開啟合作事業 前進部落出力

大學時期的家豪,帶著資訊科技的知識技能,早在畢業前就和一群朋友創了業,並搭上「宅修」的潮流,到府為客戶服務(維修電腦)。後來,他和夥伴們開啟了創業路上的另一扇門:合作事業。

在經營合作社的過程中,家豪勢必會接觸到來自各地、各族群的人,但他心中對於「部落青年」相當有負擔,因此他不停地思考,合作社要如何幫助渴望回鄉發展的青年呢?

家豪觀察到,部落內常會使用「協會」這個組織,但他建議部落族人可以嘗試運用「合作事業」,因為它既有公益性質,也被允許有營利行為,相較於協會更可以實際幫助到部落發展。

青年返鄉可以這樣做!

談到原合社輔導的實例,家豪分享了屏東泰武部落的案例,這個部落目前所需的是長照機構的人手,但對滿腔熱血、蓄勢待發的年輕人來說,單純做「照服員」除了有些枯燥外,更無法長久留住人力。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他們突發奇想,決定讓「長照」和「地方創生」結合,兩個看似毫無瓜葛的事情,要如何相輔相成的發展呢?

青年的首要工作就是:陪伴長輩在部落裡走走、詢問部落的故事,並詳細記錄下來。運用長輩們的珍貴回憶妝點出部落的全新樣貌,就是部落青年最重要的任務。

這樣的營運模式,不僅增加了部落青年的工作機會,也讓年事已高的長輩們重新得到「存在」的價值,家豪感動提到,泰武部落的合作事業現在已開枝散葉,預備開啟另一間合作社。

人照顧好 部落發展才會好

另一個例子發生在宜蘭的南山部落,為了陪伴當地的合作社成長,家豪經常需要帶著兩位老師驅車前往,光是交通就能耗費掉半天的時間。

因為海拔高的緣故,許多南山部落的居民選擇「種植高麗菜」以維持生計,但在大產大銷的情況之下,農民們的收入並沒有提高多少。不過,有一群部落青年看見了這個問題,他們開始運用大數據分析高麗菜價,並特別研發「生產排程」的系統。

生產排程系統的加入,為農民們帶來前所未有的體驗,過去「看天吃飯」,如今卻能「自主決定」!因為排程系統能計算出何時種植能得到較好的價格,無形之中帶給農民更多的收入和就業機會,也在潛移默化中影響到更多的受眾。

實踐部落永續的夢想

今年是原合社成立的第十七年,這些年來,家豪和原合社的夥伴們手把手、心帶心地去陪伴部落族人,儘管需要花費難以估計的時間和精力,但只要看見部落有良好且永續的發展,對他們來說,就是極大的鼓勵和安慰。

回顧起離開家鄉、旅居臺北,這將近三十年的歲月,家豪認為,與其說辛苦,不如說是精彩,雖然當初是隻身一人來到臺北就學、創業、打拚,但因為本身就帶有「助人為樂」的性格,所以在服務族人這方面總是不遺餘力。

他也深深期待著,臺灣的各個部落,都能發展出屬於自己的「獨特亮點」,使產業發展、人才培育能如同泉水般,源源不絕地「永續」經營下去!


(文:林馨妤。本文整理自林馨妤主持的「部落Tribe一下」,每週四16:05-17:000播出)

我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