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眼光】


識詐、堵詐、阻詐、懲詐 

全民一起學習阻詐策略
專訪臺灣宜蘭地方檢察署檢察長黃智勇


隨著人工智慧時代來臨,詐欺集團利用個資、通訊科技發達及金融便利性,不斷衍生新型態之詐欺手法,除了影響國人的信任危機,增加辦案人員的工作負擔外,更已嚴重損及國人生命、財產。

政府從實體及偵查程序面完善法制

立法院於民國113年7月31日通過『打詐四法』,此法在實體及偵查程序面均已完善法制。其中打詐專法《詐欺犯罪危害防制條例》除了加重電信詐欺犯罪刑責,提高詐欺罪犯假釋門檻外,同時為有效剝奪詐欺犯罪所得,擴大沒收範圍至犯罪所用以及違法行為全部所得,均為沒收的對象;此外,該條例並擴大制訂政府機關與金融、電信及網路業者之合作機制,從源頭防堵詐騙犯罪;且規定了政府機關應設置二十四小時檢舉通報窗口、線上檢舉平臺或報案專線,並提供心理諮商、社會救助⋯⋯等詐欺犯罪被害人保護措施,完善打詐防護網,使打詐更具成效,讓人民財產獲得最好的保障。

民眾應具備「識詐」知能

防制詐欺犯罪的危害,不外乎從「識詐、堵詐、阻詐、懲詐」四大面向著手,其中以教育宣導面的「識詐」部分期待達成「減少接觸、減少誤信、減少損害」三減目標,為求全面降低詐騙受害事件的強大功能。

為達成上述三減目標,檢察長於節目並表示宜蘭地檢署已經於113年6月起進行新一波反詐騙宣導,以更親民的方式,讓大眾知曉。將最新發現的詐騙手法、辦案心得以及預防詐騙的方法透過生動活潑的廣播節目與聽眾朋友分享,除了希望能使民眾能認識詐欺犯罪的手法保護自己財產外,更希望聽眾朋友共同擔任種子教官,一同將「識詐」的知識傳遞身邊的親朋好友,倘民眾都具備「識詐」知能,必能有效降低詐欺案件發生率。

全民齊心協力反詐,邀請聽友一同加入正向力量

檢察長在訪談中強調,詐欺集團中不乏具有法律、財經、心理等專業知識成員組成,甚至會為特定被害人量身定制詐術,網路上陌生人寒暄問暖,介紹投資資訊,稱保證獲利、穩賺不賠等,都請考慮是不是詐欺陷阱,要進行金錢轉帳前,請再三確認;檢察長不諱言表示臺灣社會與詐欺的對抗尚有努力的空間,防杜詐騙應全民共同齊心協力。

我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