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面對失落感
因為生離死別而產生的失落感是人生最難學習的功課之一,聖經裏有一個人名叫大衛,他有位至交的好友約拿單,大衛和約拿單兩個人相知相惜,情同手足,但後來約拿單和父親掃羅王都在一場與非利士人的戰役中戰死了,當大衛在聽見好朋友約拿單的死訊時,他的內心經歷了極大的失落和痛苦,在《聖經》撒母耳記下1:19-27中就記載了他心中的哀傷。 從心理分析的角度來看,我們會發現他經歷了失落感的幾個心理調適階段: |
第一階段 否認期(denial) 大衛說「以色列啊,你尊榮者在山上被殺!大英雄何竟死亡!不要在迦特報告,不要在亞實基倫街上傳揚,免得非利士的女子歡樂,免得未受割禮之人的女子矜誇。」(撒下1:19-20)。 雖然約拿單和掃羅已經戰死沙場了,這是一個既成的事實,但因為這個事實太殘酷、太令人難以接受了,所以大衛內心的第一個反應是「否認」,哀歌中大衛說不要在迦特和亞實基倫報告傳揚約拿單和掃羅的死訊,這當然是大衛個人主觀的想法而不是客觀上可以實現的期待,畢竟他們兩個人已經過世了,這個事實並不會因為大衛說不要報告傳揚就能改變的,可是我們看見大衛仍然這麼期望著,他希望藉著否認來避免讓自己太過傷心。 第二階段 憤怒期(anger) 「基利波山哪,願你那裡沒有雨露!願你田地無土產可作供物!因為英雄的盾牌在那裡被污丟棄,掃羅的盾牌彷彿未曾抹油。」(撒下1:21)。 當否認無法遮掩外在既成的事實和內心巨大的傷痛時,大衛下一個反應就進入到所謂的憤怒期,他的悲傷以憤怒的形式表達出來,他要找一個對象來為約拿單的死亡負責任,所以他把氣出在約拿單戰死的基利波山,希望那個地方以後不要下雨、也不會有任何的出產,在大衛的憤怒裡面其實包含著難以承受的哀傷。 |
第三階段 討價還價期(bargain) 「約拿單的弓箭非流敵人的血不退縮,掃羅的刀劍非剖勇士的油不收回。掃羅和約拿單,活時相悅相愛,死時也不分離,他們比鷹更快,比獅子還強。」(撒下1:22-23)。 當經過了憤怒期之後,大衛的心情進入了失落的第三個階段,也就是討價還價期。此時大衛回想約拿單和掃羅的英武勇敢,並且藉著這樣的回想大衛似乎也在對自己說,如果他們這麼剛強厲害就好了,或許他們可以因此而避免被敵人殺害的悲劇,此時大衛還是希望約拿單和掃羅的勇力能夠扭轉死亡的事實。 |
第四階段 憂鬱期(depression) 「以色列的女子啊,當為掃羅哭號!他曾使你們穿朱紅色的美衣,使你們衣服有黃金的妝飾。英雄何竟在陣上仆倒!約拿單何竟在山上被殺!我兄約拿單哪,我為你悲傷!我甚喜悅你!你向我發的愛情奇妙非常,過於婦女的愛情。英雄何竟仆倒!戰具何竟滅沒!」(撒下1:24-27)。 走過了否認、憤怒、以及討價還價的階段,大衛發現約拿單的死亡已經是個無法挽回的事實了,他所作任何的努力都於事無補,因此他進入了失落感的第四個階段,也就是憂鬱期,他呼籲百姓為掃羅而哭號,並且自己也為約拿單深深地悲傷流淚。 |
第五階段 接受期(acceptance) 失落感的第五個階段是接受,而大衛的哀歌在悲傷憂鬱的情緒裏結束,那麼他有進入到這最後的一個階段嗎?大衛能心平氣和地接受好友約拿單的過世嗎?雖然《聖經》沒有直接地告訴我們答案,但根據間接地推測,大衛應該有進入接受期,因為當約拿單和掃羅戰死之後,以色列面臨國破家亡的危機,非利士大軍隨時可能會一舉殲滅整個以色列民族,就在這危急存亡的時刻,撒母耳記下第二章告訴我們,大衛並沒有沉浸在他的悲傷憂鬱裏,他乃是挺身而出,重建整個國家的局勢,因此大衛一定是走出自己內心的破碎哀痛,才能幫助百姓重建這個破碎的國家。, |
第六階段 盼望(hope) 以上是我們在面對失落感時所經歷的五個階段,但是當面對人生的失落時,真的只能以「接受」作為最後的句點嗎?《聖經》告訴我們,有一種關係是永遠不會失落、永遠不必說再見的,那就是我們與主耶穌的關係,因為無論是死是生都不能叫我們與基督的愛隔絕(羅馬書8:38-39),所以對神的兒女來說,面對失落還有第六個階段,那就是「盼望」(hope)─在耶穌的愛裏與神同在的永恆盼望! (商志雍主講的「與聖經有約—聖經人物」靈修節目,每週二20:30-21:00播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