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爾繼《不願面對的真相》之後,呼籲世人重視最新的環境危機
無冰的世界
為什麼北極的冰,一旦逐漸消失,會影響到台灣的商人、北京的農夫、日本的工程師、紐約的投資客、巴西的銷售員、倫敦的公車司機、非洲坦尚尼亞的導遊、孟加拉的孩童,甚至於紐西蘭的父母呢? 提到冰,你會聯想到什麼?玉山、合歡山一旦下雪,一定是報紙與網路的頭條新聞,身處亞熱帶臺灣的我們,覺得冰離我們好遠又好新鮮。在寒帶國家,滑雪者看到降雪會歡欣鼓舞,以因紐特人自稱的愛斯基摩獵人歡迎海冰的到來,然而冬天的暴風雪卻為各國通勤的人們帶來不便,甚至嚴重災害。 |
冰,在這個地球上存在的時間遠比人類還要久遠,我們反而才是新加入這個地球的野生動物。人們稱地球為家園才三百萬餘年,然而冰成為地球一部分,已有數十億年的時間。 綜觀地球歷史,冰一直是一股自然界頑強的勢力。在過去的冰河時期,冰在各大洲擴散已經深刻形塑地球表面。歐洲高聳的阿爾卑斯山峰,廣闊的北美五大湖,壯觀雄偉的加州優勝美地國家公園,以及挪威鋸齒狀峽谷等等,這些全都是早期冰河蝕刻下的產物。 |
|
不過,冰的功能不僅僅是蝕刻造景和遷移搬運,它更擔任地球氣候系統的主要角色。陽光照射在地球時,大約會有百分之三十的光反射回宇宙,大部分都是靠大氣層的白雲和地表的冰。極地的冰帽幾乎覆蓋所有南極洲、北極海和格陵蘭島,組成少於十分之一的地表,卻負責從地表反射大量陽光。極地的冰也會引起強大氣流,猛烈吹散冰帽,吹到遙遠冰層邊緣以外,塑造影響整個地球的天氣系統。 以《不願面對的真相》紀錄片引起世人關心地球環境危機的高爾(Al Gore),最近再度提出警語,呼籲世人重視未來另一個環境警訊,也就是可能面臨「無冰」的現象! |
高爾所提出的「無冰」危機,源自著名科學家波拉克博士(Henry Pollack, Ph.D. )所主導的聯合國跨政府氣候變遷委員會(IPCC)的調查,在這份「無冰的世界」(The World without Ice)關鍵報告中,高爾認為,人類面臨許多抉擇,其中一個無法挽回的關鍵時刻,就是地球上正在消失的冰。 |
「已累積數百萬年的冰,現在卻以一種驚人的速度在溶解。舉凡全世界,那些數百年來為超過十億人提供農業和飲用水的冰河正在快速消失當中。南極洲古老的冰棚,有些甚至比比利時、蘇格蘭或法國更大,也開始逐漸溶解,將巨大的冰山推擠到南邊的海洋。格陵蘭島數百條冰河正愈來愈快速流向大西洋。另外,北極海上的冰原覆蓋著極地海洋,歷史不只比人類文明還要久遠,甚至已經存在近三百萬年之久,研究學者在近幾年觀察到北極海的冰原正以極快的速度在縮小變薄。」他以波拉克博士的重要研究大膽提出一個驚人發現:二十年內,北極海在夏季時期就會成為無冰的海洋。 波拉克博士和他在聯合國跨政府氣候變遷小組的同伴,以及前美國副總統高爾共同獲頒二○○七年諾貝爾和平獎。波拉克四十多年來一直是密西根大學地球物理學的教授,他定期造訪南極,以及在七大洲進行科學研究。目前他擔任高爾《氣候計畫》的科學顧問。 有些人或許會問:那又如何?為什麼我們要重視這些消失的冰河以及千里之外的極地冰冠?為什麼北極的冰,一如果逐漸消失,會影響到台灣的商人、北京的農夫、日本的工程師、紐約的投資銀行專家、巴西的銷售員、倫敦的公車司機、非洲坦尚尼亞的導遊、孟加拉的孩童,甚至於紐西蘭的父母呢? 很難想像一個無冰的世界——比想像這世界沒有樹木、花朵或動物更難。冰的消失會同樣對這個星球和人類帶來非常劇烈的結果。簡單的說,在各大洲融解的冰表示會有更多的水流向大海,讓海平面上升。必定會發生的洪水將會影響海岸線旁地平面較低的所有國家──超過一百個國家會受害。財產和農地盡失,海岸基礎建設受到毀損,純淨的地下水層受到海水鹹度的汙染,這些全都表示會對經濟帶來重大的後果。 |
可是,最大的後果是那些近海幾百萬的居住者將會被迫遷移。只要海平面上升三公尺就會讓超過一億人以上成為氣候難民。像這種規模的人口遷移,等同於三分之一的美國人口,將會是人類史上空前的大事件。 |
|
過去三百年來,快速的人口成長和工業經濟成長,已經將冰和人類的關係推向一個臨界點。不久之後,在人類史上頭一遭,我們可能會存活在一個沒有冰的世界。「無冰的世界」這個警訊,提醒我們注意長期被忽略卻是迫在眉睫的危機,我們也必須採取行動,來避免重大的衝擊影響我們身處的地球、這個稱為家園的星球。 在台灣面臨八八風災之後,「土地倫理」、「氣候變遷」、「地球暖化」、「節能減碳」、「綠色生活」、「綠色產業」成為當紅的關鍵字,人與土地該有的關係,其實聖經上早有明訓:「溫柔的人有福了,他必承受地土。」但是知道不等於做到,無冰的世界,或許可以提供詹姆斯柯麥隆想像電影《阿凡達》拍續集的素材,因為我們一點也不希望這個現象成真。 (本文整理自胡芳芳主持,每週五08:05-09播出的「展翅上騰---新生活時代」節目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