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 同現代西方醫學的預防針,中國人也有預防醫學療方,就是俗稱的「三伏貼」。中醫稱三伏貼為穴位敷貼,是中醫外治法之一,其方法是將中藥製成藥餅,敷貼於適當穴位,經皮下吸收及刺激穴位而達治療效果,常用於難治性疾病,如氣喘、慢性咳嗽、慢性鼻炎、容易感冒及關節炎等病。
在古代曆法中,有兩個重要的日子,就是「三伏」與「九九」。三伏日包括初伏、中伏及末伏,其中夏至後的第三個庚日為初伏【即夏至後一個月】,第四個庚日為中伏,立秋後第一個庚日為末伏,這段期間是一年中最炎熱的季節;在夏季三伏日所做的穴位敷貼為「三伏貼」。今年三伏日為7月18、28日及8月7日。

夏季三伏貼預防呼吸系疾病
那些情況需要使用三伏貼?當人反覆感冒、氣喘、過敏性鼻炎、慢性咳嗽及皮膚過敏,為冬季好發的難治疾病,常為灰塵、塵瞞、刺激性空氣、油煙、氣候變化、環境改變及呼吸道感染等因素所誘發。
根據中醫「春夏補陽」的原理,於三伏日,最炎熱的季節,選擇屬於金的庚日(因肺的五行屬性為金),每隔10天,將含白芥子、細辛、甘遂等成分之中藥餅,敷貼於患者背部之穴位,約3至6次,可助長身體陽氣,預防治療冬天好發或遇冷則作的呼吸系統疾病,減少寒冬發病率。
所以在疾病的緩解期,夏季「三伏貼」,是預防呼吸系疾病的重要時機;但孕婦及一歲以下幼兒,則不宜使用此法。
敷貼當日宜穿著兩節式運動服或寬鬆衣服,身體勿塗抹乳液,以利於敷貼治療,三伏貼後勿立即游泳或激烈運動,禁食生冷、寒涼、辛辣、酸腥等刺激物,以免降低療效。幼兒背部皮膚毛多者,敷貼前先行剃毛,則可減輕去除膠布之疼痛感。

【採訪筆記】
月刊記者專訪莊雅惠醫師時才瞭解,三伏貼藥餅的處方並非固定成方,會因為不同中醫師的用藥及臨床需要而有差異。源由於古代的三伏貼只做預防,因此部分醫師的三伏貼劑方只做預防而不做治療,但是現代一年四季都有流感病毒,因此部分中醫師會視情況,使用不同劑方與穴位,平時也做穴位敷貼,兼顧預防與治療的效果。
莊雅惠醫師的兩個孩子都有先天性氣喘疾病,女兒曾經因為肺炎肺積水送到西醫院做急症治療,出院後再評估情況用中醫調理,經過一段時間的調理,女兒發作的頻率越來越少,症狀越來越輕。莊醫師表示,醫師若能包容中西醫學的治療理論與方式,結合治療,將是病人的福音。
 

我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