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感·人·生】

宋晶宜 公益送愛無國界

魏德瑜 專訪 / 編輯室 整理


前美國世界日報社長宋晶宜,作品《雅量》一文被收入在國中教材長達20年。她在新聞界有38年豐富資歷,曾任民生報影劇文化中心主任、民生報總編輯兼副社長、聯合報集團所屬民聲文化公司總經理、美國舊金山世界日報社長、顧問等職。

2001年發生911,她主動聯繫美國加州政府,動員社會力量,為救災過程中犧牲的警消人員的子女籌募教育基金,獲美國主流社團美華協會票選為全美傑出亞裔人士;因致力於中美文化藝術交流之貢獻,舊金山市長紐森訂2008年12月17日為Ginny Soong Day(宋晶宜日)。

工作、家庭皆順心的宋晶宜,2010年離開美國返台照顧父母,受邀在佳音電台主持「人生多精彩」節目(週六9-10時播出)。她勤於寫作,出版《就這樣幸福快樂到老》、《我和春天有約》、《我們去看山》、《青青季》、《海天集》、《看星斗的夜晚》等多本散文集,內容溫馨、文字洗鍊,擁有許多忠實讀者。


視時機做該做的事


大學新聞系畢業後,宋晶宜一腳踏進新聞界,職位逐步高昇,擁有相當的社會地位,自從2003年受洗成為基督徒後,對事情的看法與前不同,知道所擁有的一切全是上帝賜下的恩典,把挫折視為化妝的祝福。

2010年她離開美國舒適的生活環境,帶著父母返臺定居,並陪伴父親走最後一程。她說,上帝教導子女要孝順父母,也教導什麼事可以等,什麼事不可以等。父親向來健康開朗、活動力強,88歲時還登上長城。90歲中風後,上帝恩待他第三天出院,雖然靠輪椅行動,因為心中有基督,每天都過得很喜樂。為了讓父親生活有寄託,宋晶宜買了水彩和紙筆給父親,要他每天畫畫等她下班,父親開始畫畫,內容都與信仰有關的十字架、禱告等喜樂的畫面。

那幾年她跟父親談生死,因為基督徒知道死後會去哪裡。某天父親表明想回臺灣,於是她辭掉工作,帶他們回來。她說,子女能做的是父母生前陪伴照顧他們,離世後就把他們交給上帝。父親過世後,她認為父親留下的畫是最好的遺產,這兩年不斷寫作出版《活出每分每秒的精采》《就這樣幸福快樂到老》,都用老人家的畫做插圖,希望鼓勵自己和讀者活出基督喜愛的樣子。


兒病引導歸向基督


向來相信自己能力的宋晶宜,2003年因為次子的一場病,人生經歷大轉折。

當時他讀舊金山的藝術學校,某天打電話來說他腹瀉三天,於是請先生帶兒子回家,她再帶去桑尼維爾市看家庭醫生。檢查發現他失血過多必須住院詳細檢查,但是仍查不出原因。

「我心裡好著急。有位朋友在當地的一間小教會當牧師,他探視我時帶了一本聖經,讓我無聊時可以閱讀。第二天我心裡很煩悶,因為所有檢查都找不出原因,我隨手翻聖經看到:『神說,我使你的肩得脫重擔,你的手放下筐子。你在急難中呼求,我就搭救你;我在雷的隱密處應允你…。』以前我是沒有用的人,只會在急難中會呼求,神啊神啊,該怎麼辦?」(詩篇81:6)

第三天見兒子仍需輸血,她食不下嚥,決定把自己的血輸給他,大兒子為了安慰她,把她拖出去吃飯。回到醫院,她靈機一動的對醫師說,「他的爺爺曾經得過痔瘡,因此上廁所就會流血,這情況和我的兒子相似,是不是他也是如此?」

檢查發現果真是痔瘡長在動脈上,動不動就流血。原來兒子生病前三天,自己搬家用力不當導致痔瘡部位出現問題。這兒子過去總覺得父母比較喜歡會讀書成績好的哥哥,這場病讓他看到父母及手足對他的愛,尤其媽媽主動要輸血給他時,他感動得流淚,不再對家人有偏見。

找到病因後,孩子很快的出院返校讀書。宋晶宜回想整個過程,因為兒子到桑尼維爾看病住院而遇到牧師,又從聖經中經歷上帝奇妙的看顧引領,因此兒子身體康復出院後,她與父親在教會同時受洗歸入基督耶穌的名下。


送愛行善跨越國界

宋晶宜常把新聞與社會公益結合。她對認為新聞工作是服務人群,除了呈現最精準的事實,也當以另外方式表達正確的價值觀。過去她在民生報時,總是邀請藝人投身社會公益活動,舉辦音樂會時提供機會給弱勢團體參與。

2000年她派任世界日報社長,在美國主流界宣揚中華文化不遺餘力,並為國內影視界人士赴美演出之主、協辦單位負責人。

到職隔年發生911事件,她天真的想為美國做些事,於是邀請當地社團討論如何關懷。最後設定活動的主旨,是為在救災中犧牲的警消人員的子女籌募教育基金。就以不怎麼好的英文去找舊金山市長、市議員商量,最後訂下週六在市政府前廣場舉辦捐血募款活動,市府支援捐血車、消防車、警騎隊等,其他交給他們主導。

活動前晚她擔心沒有人參與而失眠,於是向冥冥中存在的上帝禱告祈求幫助。沒想到第二天風和日麗,有三千人抵達,所有人捲起袖子作義工,募款超過預期。這件事產生連鎖效應,緊接著紐約、洛杉磯等地開始加入公益活動,她知道上帝喜悅他們做這事。

對美國的善行義舉,當她在2008年2月17日離開世界日報社長職位時,舊金山市長及市府人員主動為她舉辦「驚喜派對」,到場的約有一兩百人,舊金山市長宣布那天為「宋晶宜日」。

她表示,「受洗成為基督徒後,做每件事都會問神是否喜悅她那樣做。神會在苦難中搭救我們,要我們去幫助那些在苦難中的人,我作主管無法當眾宣教,但是每當致詞時,結尾一定說『上帝與你們同在』。」


讓愛在生活中流動

宋晶宜筆耕不斷,離開新聞工作也是如此。身為職業婦女的她對經營家庭有獨特體會。

她說:「寫作是我的海角一樂園,我從小養成寫日記的習慣,雖然有時候短短幾句不成篇章,卻是我與上帝的對話記錄。感謝上帝給我一枝筆,寫作沒有太多文字的堆砌,年輕時寫的文章,看山是山,看水是水,隨著年齡增長,我成為母親,又住在三代同堂的家庭,看到不同的生活方式,我得到的永遠比人多,這些感受成為筆下平淡卻幸福的人生。」

宋晶宜重視家庭。尤其孩子有驚無險的經歷,她和丈夫體驗,無論事業成功或忙碌,絕不能忽略對家庭幸福的經營。他們常陪著孩子做他們想做的事,參與他們的活動,孩子相對也會幫忙做家事。現在,大兒子已結婚在美工作,小兒子身體健康,有很好的工作,每日晨昏定省,都是孝順的孩子。

她表示,家庭經營的微妙處,就在日常生活細節裡,讓愛在流動。


(本文整理自每周日23:00-24:00播出的「佳音會客室」節目內容)

我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