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風·情】
條條道路通:宣教
文雅怜
條條道路通羅馬,但每一次,你只能選擇一條路的風景欣賞。每種音樂皆能訴說上帝的美好,但每一次,你只能選擇一種形式來呈現心中的感動。人生的選擇有時是困難的,而要能一路堅持心中的感動更難!天韻詩班在過去的五十個年頭裡,選擇了多元的音樂形式來呈現他們所信仰的,而一路堅持的感動就是:向這個世代唱出上帝的心!
音樂搭起教會與社會的橋樑
當初由美籍宣教士彭蒙惠所成立的基督徒全職音樂事奉團隊,雖已成團卻未有正名。直到台灣電視公司成立之初,邀請團隊開始製作第一個全國音樂性電視節目「天韻歌聲」後,「天韻合唱團」的名稱就沿用至今。從1963年到2013年走過了五十個年頭,他們也從電視演出、出版專輯、海內外舉辦大型演唱會⋯等方式,盼望成為教會與社會的一個橋樑。
這麼多元的呈現,其實與創辦人彭蒙惠宣教士有很大的關聯。「天韻,就是宣教士的孩子,所以我們都稱彭老師為『阿母』(台語)」,資深天韻詩班團員葉薇心如是說。因為想要宣教,所以在60年代,當全國民歌風盛行時,天韻開始創作本土民歌風的福音詩歌,第一張創作專輯「野地的花」更在海內外華人教會中帶來影響且深受肯定。隨著創作更多廣為流傳,被人熟知,後續的專輯除了創作外,也開始與不同的音樂人合作,如女歌手王芷蕾、二胡演奏家舒展、薩克斯風演奏家蕭東山⋯等。
從國內唱到國外的天韻歌聲
因為想要宣教,天韻也一直在探索該用什麼音樂語言,能向當代唱出他們所信仰、所相信的。從民歌風,到流行風;從演唱,到演奏;從華語、英語到台語;從福音詩歌、經文詩歌到社會公益歌曲。多次創作入圍、獲得金曲獎的肯定,但每次創作都是一次新的選擇。葉薇心說:「其實你很難預測每次的創作和音樂的轉變會帶來什麼影響,但是後來你會知道,這一切都在神的手中」。當初從福音詩歌的創作轉入社會公益歌曲的創作,的確引發一些愛樂者的疑慮。但也因為創作與社會的連結更多,校園的大門向天韻開啟,他們不但走入校園,監獄、青少年營會,也參與得勝者教育協會、伊甸基金會、世界展望會、中華基督教福音協進會⋯等舉辦的公益活動。
這支於60年代戒嚴時代,首先獲准出國宣慰海外僑胞的演唱團隊「天韻合唱團」,也是因為創辦人為外籍宣教士的身分,以致團隊能去到這些支持宣教的海外國度演唱,向他們說明了福音的種子已在台灣撒下,生根了,生長了。即便團隊五十歲的生日即將到來,或許該辦場生日宴會來回顧過去走過的點滴,但他們決定:還是來辦場佈道會吧!因為能一路堅持走了五十年,是心中的那股熱切與感動成為他們心中的錨:宣教!
跟隨神走精彩豐富的宣教路
「我也曾經想過,我要待在天韻裡做什麼,我又不是音樂背景的」獲得金曲獎最佳作詞人肯定的資深團員葉薇心,回憶她曾有的掙扎。「但那都是人的想法,當你願意完全把自己放在上帝的手中,其實上帝可以透過你做很多事。」幾十年投入在天韻的服事裡,從幕後到幕前,現在又有很多時間在幕後,她深知當初感動她的那位上帝,仍繼續帶領她前面的宣教之路。
天韻走過五十年,有其所選擇之路的蹤跡,有其想唱出上帝之心的夢想。或左或右,正如其創作詩歌「這一條路」的歌詞所寫的:超乎所想,精采豐富,我跟祢走的這一條路!
(本文整理自文雅怜主持,每週五20:00-21:00播出的「Deborah音樂小棧」節目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