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歌曲·舊時情】
金馬奔騰50年
數不盡的精彩國片 唱不輟的電影插曲
張夢瑞 (資深媒體人、佳音電台「老歌曲舊時情」節目主持人)
1962年創辦的金馬獎,是全世界第一個華語電影獎。當年以金門馬祖兩個離島為名,源以冷戰後,兩岸在前線對峙的緊張情勢、開創新局面的精神;也符合全球影展以「金字招牌」為號召的潮流。今年是金馬奔騰半世紀紀念,作為華語電影的先驅,金馬獎發掘出許多精彩國片,也捧紅不少藝人。為了慶賀邁入知天命的50歲,「老歌曲.舊時情」將以系列方式播出金馬獎的感動與成就,還有膾炙人口傳唱不輟的電影插曲。首先登場的金馬獎得獎最多的導演李行。
李行—獲最多金馬獎項導演
根據統計,李行是歷屆金馬獎得獎最多暨作品最多入選為最佳影片的導演。李行共三次獲得金馬獎導演獎,分別是1963年《養鴨人家》、1972年《秋決》及1978年《汪洋中的一條船》。其作品入選最佳影片的有:1965年《養鴨人家》、1968年《路》、1972年《秋決》、1975年《吾土吾民》、1978年《汪洋中的一條船》、1979年《小城故事》及1980年《早安台北》。
另外,李行亦是電影界公認,最會拉拔明星的導演,包括葛香亭、崔福生、歐威、秦漢,王莫愁、林鳳穚、張艾嘉、傅碧輝,甚至童星謝玲玲、歐弟、鄭傳文都因為主演他的戲而得獎。
對台灣電影而言,五○年代是一個轉捩點;在這10年間,台港自由影業從堅苦守成到蓬勃發展,譜下中國電影史最為光輝燦爛的一頁。而李行則是當時舉足輕重的導演,且影響甚鉅,被選為台灣導演協會的永久名譽會長。李行也是國內許多導演的師父,連國際知名大導演侯孝賢都尊他為師。
李行—資深「新好男人」
資深影評人黃仁表示,李行之所以受人尊敬,主要是無私奉獻影壇,再加上他為人正直,愛國、愛父母、愛朋友、愛電影、更愛家庭。在他最得意的電影黃金年代,多少人迷失自己,緋聞不斷,李行卻從不拈花惹草,愛情始終如一。黃仁以「他是一個真正的新好男人。」盛讚李行。
中生代的影評人蔡國榮則指出,放眼台灣影壇,隨波逐流者多,具有創作熱誠者少;作品具有獨特風格,又能達到「寓教於樂」效果的則非李行莫屬。
與李行合作多年的前中影當家花旦甄珍也說,李行是國片全盛時期最傑出的導演,他的專業和執著為中國電影樹立了一個典範。
李行在電影上有如此成就並非偶然,他在60年前踏入藝壇,最初是從舞台演員開始做起,接著是職業演員、舞台導演、台語片導演。1958年,李行執導了第一部台語片《王哥柳哥遊台灣》,由李冠章、矮仔財主演。這部爆笑片談不上成績,卻十分討好,接下來他一口氣拍了十餘部《白賊七》、《豬八戒》等的這類搞笑片,雖然不是什麼大作,但他不否認,那段日子對他很重要,因為拍了這些片,讓他更能掌握「開麥拉」的經驗。
當時台語片的成本低、再加上無計畫生產,水準普遍不高,很多電影公司都是曇花一現,在混亂中倒閉,影人只好另謀他圖。師大教育系畢業的李行不想回頭走教書的路子,也面臨失業的困境。當時他一心想進台灣最具規模的中影公司服務,即使做個小職員都可以,但是中影對他沒有興趣,八年中他三次毛遂自薦都遭中影拒絕。
李行—寫實片的鼻祖
李行的父親李玉階當時是知名的自立晚報發行人,為了實現愛子的願望,東拼西湊了一些資本,組成自立電影公司,拍了國、台語混合發音的《兩相好》,不但收回成本還有盈餘,於是又拍了一部國語片《街頭巷尾》,此片流露出李行的才華。
《街頭巷尾》嘗試擺脫窠臼,走出攝影棚,朝向小市民的生活發展,是一部社會寫實片,一般反映很不錯。1963年,龔弘接掌中影,他對《街頭巷尾》非常欣賞,李行加盟中影,拍一部以士林社子島鴨寮為背景的鴨農生活,藉以點出台灣建設的進步。多次無緣進入中影的李行,此時展露他倔強、固執的一面;他不願與中影簽約,但是為了報答龔弘的知遇之恩,他答應為中影拍片。
《養鴨人家》是李行拍的第二部健康寫實片,第一部是李嘉導演的《蚵女》,李行充當副手跟片,戲拍了一半便奉龔弘之命籌拍《養鴨人家》,結果包括李行、男主角葛香亭、攝影賴成英,都因為此片得到他們生平第一座金馬獎,此片並獲得1965年金馬獎最佳劇情片,也捧紅了唐寶雲,堪稱是戰果輝煌。
李行的電影獲得電影插曲的亦不少,《海韻》、《小城故事》、《彩雲飛》《原鄉人》、《唐山過台灣》等都獲得歌迷的熱烈回響。
(林國欽、張夢瑞主持的「老歌曲舊時情」節目,每週六18:05-19:00播出)